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2019-03-18杨梦凡
杨梦凡
摘 要:小学识字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提升语文学习效率,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未能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影响实际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基于此,结合工作经验,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变革:人们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课堂要更加开放,要以学生为主体,从以往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到现在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改在变化当中也有不变的内容存在,那就是尽管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仍然需要在识字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展开一堂课的具体教学。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改无所适从,课堂上被学生牵着走,导致一堂课结束之后,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有所收获,或者学生学到的知识并不是教师预期的结果,导致无法实现识字教学目标。这与教师对识字教学目标理解不当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无法正确地理解识字教学目标,那么正确地设计识字教学目标就更加不可能。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特点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全面性的特点。所谓全面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第一方面指的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目标设计要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个班总是有优等生、普通生和后进生,因此,识字教学目标设计也应当全面地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既关注到智力中等的学生,又要关注到智力超常和智力不足的学生,而不能只是考虑少数学生。所谓教育要体现教育公平指的就是这一点。全面性的第二个方面指的是设计识字教学目标时既要体现课程标准,又要结合具体的学情,还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单元之间、甚至每篇课文之间都是循序渐进的,它的难度和要求也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目标也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识字教学目标时,要由简单到复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识字教学目标不同于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要体现社会的意识,符合社会的要求,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的灵活和变通的空间是比较小的。而识字教学目标就不一样了,识字教学目标则较多地体现为教学活动主体的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识字教学目标是一种策略,可由教师根据需要加以调整、变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在正确认识识字教学的基础之上,我们将进一步清楚地理解识字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策略,并且将识字的基本内容与教学策略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之中,积极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识字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主要包括情感与习惯、识字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等三个方面。
1.引导学生识字的情感与习惯
在引导学生识字的情感与习惯上,识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同时汉字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识字与写字的同时,也在感受着来自于字体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渲染与熏陶。而培养情感与习惯的教学策略则要注重语文的情感体验。在识字教学策略中,尤其以语文的认识技能为重。“语文的识字技能则是要求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之上,从小就应开始严格训练,训练的要求有握笔的姿势,坐与立的身体姿势以及写字的良好习惯等,在识字的习惯中则要求写字要规范、端正、整洁以及个人要经常性地进行识字,还有对于汉字的认同与喜爱”。
2.培养学生识字的综合能力
识字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养成识字能力的同时,需要积累一定的生词量。在识字的能力方面,主要是指汉语拼音熟练掌握的能力、识字的能力、能够独立且熟练地运用字典等工具来进行识字的能力、能够进行快速记录与认识的能力。识字教学策略的选择应该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进行。
3.强化学生审美的能力
在强化学生审美的能力方面,对于汉字的审美,其魅力主要源于汉字本身的结构和文化内涵,汉字的美主要表现在对汉字的欣赏和书法形态上。在审美方面,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审美的背后流淌着我们对于自身文化价值的坚守与传承。在审美速度方面,应坚持审美与速度相結合,不能因图速度而放弃审美,同样也不能因审美而放弃速度,速度与审美的完美结合才是最好的识字成果。识字教学的策略选择,要明确识字教学的基础地位,例如:它是1年级的教学重点,并且持续到四个学段的全过程。在1-2年级,要“多认少写”,适度识字,轻松而又有一定的量,然后是结构的要求,规范、端正,最后是速度与美的要求。教学中,必须坚持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重视识字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清群.浅谈小学识字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8(22).
[2]毛晓红.让多媒体为识字教学“提速”[J].浙江教育技术, 2013(2).
[3]王鸿雁.快乐识字教学[J].榆林科技,2013(1).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