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2019-03-18易越建
易越建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提问能力,会直接影响此门学科的最终教学效果。为此,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意识到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激发学生提问意识、引导学生提问方向、形成提问技巧、养成提问习惯等方面着手,逐渐强化学生的提问能力,让提问成为学生思考与学习的工具,让学生成为自由、活跃、独立的终身学习者。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能力;策略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古训告诉学习者只有善于思考与发问,才能够得以创新性地发展。就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看,学生极少提问,原因是多样的,如不敢提问、不愿提问、不会提问等。小学语文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该授予寻问之境、之机与之法,让学生想问、善问与会问,进行学、思、疑、问、悟相结合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下面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策略的具体讨论。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现状
从目前小学生的提问现状来看,仍存在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现象,课堂中的提问都是由老师事先预设好的,仍坚持的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评价的基本模式,小学生并不具有提问、分析问题的权利,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都没有表露的机会,学生存在的疑惑也并没有得以有效解答,所以以生为本的教育改革如同虚设。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但此种换汤不换药的教学背景下,很难实现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教学目的,所以本文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一)设计寻问之境,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
1.布置环境,渲染氛围
布置环境、渲染氛围是激发学生主动提问意识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教室中设置专属“问题角”,摆放学生自己制作的“问题树”,教室门口悬挂“问题盒子”,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收集、展示及解决问题的机会。此外,根据所教年级的语文教材,老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问题与发现”体验区,放置相应的操作材料,以此来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更加深入与全面地理解教材中课文的内涵及情感。
2.游戏活动,激发提问意识
小学生对于游戏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游戏所具有的娱乐性、合作性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妨利用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比如在学习《白杨》课文时,当学生初读课文之后,老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合理分为若干小组,开展“问题扑克牌”活动,即每个小组针对课文思考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贴于扑克牌背面,各小组相互抽取别的小组的扑克牌问题,并在讨论后给出答案。在此种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提问意识不仅会越来越强烈,而且思维也会越来越敏捷,能为学生提问能力的不断提升奠定基础。
3.评选活动,保持提问动力
竞争评价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提问意识与兴趣,所以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为学生设计有趣的评选活动,如“小问号”“智慧明星榜”“问题小牛人”等,关注每个学生的提问过程,及时对学生提问方面的进步进行肯定与鼓励。对于学生提问方面出现的问题,老师需采取宽容的处理方式。在此种宽松氛围中开展的评选活动,加上老师及同学给予的积极肯定,会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提问意识,保持学生持续提问的动力。
(二)传授寻问之法,引导学生的提问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之时,除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提问意识之外,还需要让学生抓住“问”的最佳焦点,这样才能对激活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引导学生题目处提问
题目是每篇文章的文眼,所以在阅读每篇文章之前,老师都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围绕题目多问为什么的习惯,提升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对题目进行提问。有的学生说:“这是在写一篇借箭的故事吗?”有的学生说:“题目中有一个‘借字,这是一篇在写关于某人事迹的课文吗?”还有的学生说:“这和我们平时写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吗?”这些提问为新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中心处提问
这里所指的中心处,即课文的中心句或中心段落,以此来引导学生提问,能使学生更为快速、深刻、准确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比如,在学习《落花生》课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来提出问题,如“什么是有用?怎样来判断是否有用?如何才能實现有用?作者与花生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等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提问与有方向的阅读,能顺利理清课文脉络,掌握课文的精髓。
3.引导学生空白处提问
空白处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比如,在学习《全神贯注》这篇课文时,针对“只见罗丹一会上前……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如,能说什么悄悄话,又会做些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会自主参与到想象弥补空白的学习活动中,以此来更为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深化对课文内容情节的理解。
(三)传授提问技巧,提升学生提问能力
1.坚持提问准则,发散学生思维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从老师问题的回答者向问题的提出者转变,所以老师需要坚持以下几点提问准则,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一,每个学生都必须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问,以此来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第二,设定的提问时间内不要中断学生的提问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学生表达问题时,不要穿插讨论、回答与评价等环节,这样既能避免学生在提问练习中产生学习目的偏移的情况,还能避免学生不被同伴嘲笑,勇敢地表达问题;第三,准确记录每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个任务看似很简单,实则在记录学生问题时老师常会无意地改变、调整学生问题的措辞,极大程度上会改变学生提问的初衷,所以记录时老师必须要做到此点。
2.教给学生有效的提问方法
(1)插图观察。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的是形象思维,所以,老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插图的提问方法,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窃读记》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疑问,即:为什么插图中看书的人都挨得那么紧?为什么看书的人全都是成年人呢?学生在提问中通过不断地猜测、验证,逐渐体会到了插图后蕴含的内涵及情感。(2)比較联系。比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将之与《钓鱼的启示》进行对比,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摆脱思维定式,发现两篇文章的异同处,既能深刻感知课文传达的思想及情感,还能够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3)选择优先处理问题。小学生喜欢问为什么,让他们提问题时常会提出较多问题,此时如何选择优先处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师生共同讨论优先处理问题需具有的标准;第二,按照标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评估,选出几个有探讨价值的问题;第三,阐述具体的选择原因,为了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可以先由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小学生汇报。(4)反思提问过程。反思提问过程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总结提问技巧的过程,所以此环节的反思点极为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知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角度着手,为学生学习能力及素质的提升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
(四)把握寻问之机,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1.预习时提问
预习阶段的提问就是对疑惑的地方提问,并将疑问记录下来,课上集中解决。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学生在预习课文过程中,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描写的是周瑜算计诸葛亮制造出十万之箭,诸葛亮巧妙借箭完成制造任务的故事,所以我觉得“周瑜对战诸葛亮”这个题目更合适。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与解惑中,明确作者为什么要以“草船借箭”为题目,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课中疑惑时提问
比如,在教学《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提出“中彩了应该怎么办”的疑问,读完课文后老师可以因势利导地问:“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对吗?如果是你,你是否能做到呢?”有的学生说:“既然是帮库伯买的彩票,他也没有付出金钱,为什么中奖了要给他呢?”有的学生反驳道,既然是帮别人买的,那么中奖了就要给别人。对问题的不同见解及争论,使得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需求,围绕是否应该将奖品给库伯这一问题,学生提出了更近一层次的问题:父亲中奖后为什么那么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高兴了呢?在持续的追求、争辩中,学生最终明白了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此种疑惑处持续辩论与提问的方式,能帮助学生顺利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3.课后延伸时提问
比如在学习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后,学生都沉浸在对帝国主义侵略者无耻行径的愤怒中,老师可以利用学生此种情感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的提问,即:这些珍宝如今在何处?是否还能回到我们国家呢?这样一来既能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又能够进一步升华文章的主题。
毋庸置疑,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从学生提问意识、提问方向、提问技巧与提问习惯等方面着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促使学生从小具有学、思、疑、问、悟的能力,得以真正意义上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扬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J].考试周刊,2018(70).
[2]周宏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3).
[3]李洁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对策[J].祖国,2017(21).
[4]肖建山.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6(1).
[5]王彩霞.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