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练习课中的“小改变”到“大突破”

2019-03-18娄鑫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改变练习突破

娄鑫

摘 要: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可是练习课的实际教学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它不像新授课那样有很清晰的层次,基本上形式又较为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较低。其实,一些小小的改变就可以让学生有大大的突破。

关键词:练习;改变;突破

一、改变练习课的“前奏”,突破学生的整理和概括能力

以往的练习课,教师照着课本的题目来上,学生先一题一题地做,教师再领着学生一题一题地讲解,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但教师们也渐渐发现,学生回忆旧知的能力不够,更别说对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的整理和概括,而这些落实到练习课的题目上就表现出学生做题速度慢、做题正确率不高。

针对这一点,我尝试在练习课做题前先带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和概括,再进行练习课的正常教学,可课上时间不够。于是,我尝试着在练习课的前一晚布置复习作业,由学生自行整理所学知识,再在课堂上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而对知识点较多的单元,我们可以制作复习卡片,让孩子提前将复习卡片填写好,教师翻阅学生的复习卡片,再针对性讲解,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达到了课前对知识点的复习与回顾,更增强了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实现了“质”的突破。

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六”这一课时,我们发现本节练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练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引导他们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但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我课前设计了“年、月、日”的复习卡片,先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再进行练习课的教学,这样的练习课能感觉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二、改变练习课的部分题型,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

课本上练习课的题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实用性,但是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对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也需因材施教,题目的类型应不尽相同。所以,我将部分题目进行有目的的“改造”,让数学学习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突破学生对于练习课只做题的思维定式,让学生能活学活用。

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六”这一课时,本课是巩固“认识年、月、日”和“认识平年和闰年”这两方面的知识,而练习六的第三题是让学生利用书上的表格制作今年某个月的月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对这一块知识已有一定的基础,仅完成书本习题,并没有帮助孩子延伸所学知识,也使学生“做题疲劳”。所以针对这一题,我准备了空白的月历卡片,然后将这一年每个月的一号是星期几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月份,再根据黑板上的内容来制作月历卡片,并根据自己制作的月历卡完成第三题。

这一题的小小改变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月历中日期的排列规律,也可以巩固学生对不同年份中大月和小月的判断,而且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在这之中,如有学生选择了二月,还可相机复习有关平年和闰年的知识。这一小题的练习下来,我发现有些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尝试,那学到的知识才会是学生自己的。而这一题的月历卡片也为下面的“动手做”做了铺垫,学生可直接用这一卡片来做框数游戏了。通过这一次练习题的小小整改,我发现很多知识其实可以在同一题中体现出来,有时候题量不要大,而要精,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可以融会贯通,让练习课的题目更加灵活,学生也感到既有趣又有挑战性。

三、改变练习课的“时间”,突破学生的思考极限

练习课题目是由易到难的,一般来说,练习课的最后会安排“思考题”和“动手做”,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他们可能在你面前展现出“不一样的自我”。所以,有时我会稍稍改变练习课的“时间”,将部分题目布置成作业,鼓励学生多多思考,来比一比谁的答案既多又准。这样做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动脑思考,有时候还会突破部分学生的思考极限。

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练习十一”时,我们发现“练习十一”主要是通过回顾、整理和实际应用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以及加、减法计算的方法。而“练习十一”的最后一题的答案又比较开放,我就将这一题布置为课堂作业,并提出要求:比一比谁填得多。结果我发现有些学生做到了有序列出所有的填法,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达到了对高年段学生进行有序列举的要求。

练习课的改变也许很小,但我相信它的力量絕对不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能够一改练习课原本沉闷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学生对练习课的定式思维,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许卫兵.改变行走的路径:小学数学练习课新思维[J].新教师,2016(12):38-40.

[2]吕增锋.切口宜求小,视角力求新:数学复习课教学“新思维”[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3(5):20-21.

[3]林巧玲.对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策略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8).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改变练习突破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