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育戏剧课程开发的策略

2019-03-18李红兰黎肖红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策略

李红兰 黎肖红

摘 要:李海林先生在《言语教学论》中论述到语文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该有的语文能力,这中间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一方面是其他知识的参与作用,另一方面有没有一个学习主体实践的过程。这需要教师营造或创设参与式、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过程,过程中影响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实际上,原来的一些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教育戏剧是“演”出来的教学,它给老师一个最好的工具,有足够的能力引领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促动灵魂,启迪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戏剧课程;策略

教育戏剧活动关注学习者体验的过程和个体感受,培养学生对生活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与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滋养正确的价值观。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同样着眼于育人目标,训练学生的表达、感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点看语文课程与教育戏剧的育人功能是相通的。我国语文教育学者胡适先生也提出了“用活的语言做活的教学法”的教育主张,提倡教育教学行为生活化,打破课堂迂腐、禁锢,与生活、生命需要合成为一体,从学习中让学生获得新鲜的生活感受、生命的真实体验。教育戏剧就是通过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景,与生命融为一体,在人际互动、言语交流中实现的。这也与语文教材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相通的。教育戏剧正符合了这种主张,契合了教学目的要求,在活动中提升口语表达、表现力。所以我们有理由利用教育戏剧的技能技巧进行语文新教学,打造新一代的“童星”。

将教育戏剧与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开发课程时,不能为了戏剧而戏剧,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找到共同的交叉点。既可将教育戏剧作为教学主题,以语文相关内容作为教学素材,也可将教育戏剧作为教学方法以满足语文教学需要。选择开发教育戏剧与语文的融合课程时,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素材选取必须是一个值得让人慢下来重新思考,深入探讨生活、人生的教材

良好的教育戏剧素材总会有要走极端问题的出现,包含矛盾、质疑,这种极端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戏剧情节推动的原动力。如五年级第十册《猴王出世》一文中,猴王探险发现水帘洞一幕,我们发现这一点是值得慢下来思考的问题,就是该不该大胆探究未知危险的问题。在设计教案时,在这里我这样提问:作为第一次见到这种神奇景象的猴子,水帘后面会是什么呢?我们要不要冒险踏出这未知的一步?学生自然分成三组:1.想要一试的;2.不敢走出这一步的;3.觉得可以,但是自己不愿意试一下的。三组展开分析与辩论。自主选择愿意尝试和不愿意尝试都是被接纳的,没有对错之分,学生在辩论思考中为当初直观感觉的选择梳理出背后的依据。辩论结束后,再次请之前愿意跳进水帘洞的猴子做最终决定,肯定了他们在理性的思考后有勇气尝试开拓未知的领地。老师继续发问,我们作为族群的其他成员,能不能给到他们什么支持或需要提供什么可行的支持呢?然后请他们商量:在外面等待的群猴,可以做些什么?进洞之前,我们可以做什么准备呢?写在纸上。在活动的过程中建立小组合作的信任感,根据真实的体验,融合了集体应对的对策,共同体验“迈出未知一步”是由于对未知的恐惧。找这样值得慢下来思考的融合点,既培养孩子思考、辨别能力,又培养合作、助人、愿意接受帮助的意識,共同创造新的生活、新的可能性。

二、素材选取应是符合学生当下相应水平、年龄特点的学习或生活亟待解决的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能与学生生活起“连接”的素材。提到素材的“连接”时,想到朱生豪的一段文字:“盖莎翁笔下之人物,虽多为古代之贵族阶级,然其所发掘者,实为古今中外贵贱贫富人人所同具之人性。故虽经三百余年以后,不仅其书为全世界文学之士所耽读,其剧本且在各国舞台与银幕上历久搬演而不衰,盖由其作品中具有永久性与普遍性,故能深入人心如此耳。”开发的语文教育戏剧课程也是一样,必须能“连接”学生相应生活的问题,他们才有探究兴趣,愿意去思考,并能依靠现有水平通过戏剧集体活动给予解决。如人教版十二册《北京的春节》,这个内容“连接”了所有学生的自然生活,我们每年都过春节,一线城市的学生来自天南地北,春节的形式地域差异略有不同,这是很适合学生探究的话题。学完《北京的春节》后,进行全面了解各地春节风俗的活动。通过自身体验、询问晚辈、上网查找资料补充等,学生丰富了对自己家乡春节风俗的认识后,采用坐针毡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当地文化人角色,接受其他同伴的询问。满足了学生学习、探究愿望,尊重了各地的民风民俗,了解和传承了中国各地特有文化。

三、素材选取应该具有有积极价值观导向的留白学习区域

具有积极价值导向的留白内容对当下或未来人生的远行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样的学习区域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不同参与者的个性感触、个性创作、不同的思考角度等,无需告诉大家一个结论,但这样引发的感悟或反思能比课堂正常状态呈现出的意义更深远。参与者的视角本就是多元的,留白是尊重人的做法,也是一种自然的结果。如人教版第九册《钓鱼的启示》,我们引导学生思考,“我”钓到一条很大的鲈鱼,但是“我”却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的原因。“我”面临困难的抉择是什么?把个体放在了人生的交叉点上。我们可以让孩子发表个体的感受,探讨合理的原因包括现实的、特殊的,汇报时我们就可以“良心小巷”或给他“写信”的戏剧方式让学生大胆表达不同角色的真实想法,明白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塑造健全人格、涵养心灵的基本目标。

四、素材选取坚守发展语言与思维的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是语文学科的首要责任和任务。语言是思维的外膜,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可以这样说,语言是有声的外部语言,思维是无声的内部语言。发展语言和思维是我们学习母语的目标和追求,而教育戏剧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比如学习人教版第十册《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采用角色戏剧了解人物形象,然后设计了这样的戏剧环节:老师可想看看精彩的现场了。你们想吗?那场精彩比赛中还可能会有什么人?还会有什么事物呢?学生当堂创作排练展示。

附录课后剧本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剧本)

时间:一个炎热的下午。

地点:桥边大树下。

人物:小嘎子,胖墩儿,小嘎子的铁哥们,胖墩的铁哥们,胖墩妹妹,邻居老奶奶,邮递员,大树。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小嘎子和胖墩爭夺小木枪。)

胖墩:小嘎子,快把木枪给我!

嘎子:不给!要不——比赛!

他人:哇!他们要怎么比呀;我认为小嘎子会赢;肯定是我哥赢;有好戏看喽;……

(以上话,很多人同时说。大家对他俩指指点点。)

嘎子:比爬树!

胖墩:比摔跤!

嘎子:爬树!

胖墩:摔跤!

嘎子:好!摔跤就摔跤!

胖墩: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嘎子:随便摔!(想了一会)

胖墩:来!谁怕谁!

(嘎子围着胖墩边转边跳,笑嘻嘻的。胖墩在原地转,目不转睛地盯着小嘎子。)

胖墩哥们:哥们!上啊!怕什么!

(嘎子突然冲上去,使劲推拉拽顶他,小胖墩还是一动不动。)

胖墩妹:哥,小心!后面,后面!

嘎子哥们:好样的!加油嘎子!

(邮递员走近看)

邮递员:这俩孩子可真有意思!

其他人:加油!加油!……(渐渐小声)

(老奶奶慢慢走近)

老奶奶:这俩孩子小心啊!别弄伤啦!

(小嘎子使什么招都没用)

嘎子哥们:去勾他腿!!

(用脚去勾他腿)

胖墩妹:哥,小心!他要勾你腿!

(胖墩别住嘎子的脚,往旁侧里一推)

胖墩:我赢了!快把木枪给我!

老奶奶:嘎子啊!没事吧?有没有受伤?

嘎子哥们:嘎子,不要紧吧?

(大家一起去看嘎子。嘎子一个机灵跳起来!指着小胖墩)

嘎子:这次不算!你等着!下次比爬树!(拿起小木枪,气呼呼地跑回家)

文中一个对话都没写,多一个人物都没有,但是学生发挥了自主性和创造性,给课文人物配上生动活泼的对白、台词,增加不同色彩的人物,并赋予了人物丰富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使课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形象化。在排练、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语言、思维无形中得到训练和提升,同时也包容了学生的多元成长、和谐发展、个性张扬。这样语文教育真正做到回归,回到教育最本真的地方,回到教育最终的目标。

依托本校“童星教育”特色,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儿童的天性,开发新时代“童星”语文教育戏剧课程过程中,始终做到不显山不露水,为儿童搭建适合成长、发展的环境舞台,给学生唤起或制造更多的境遇,构建一个个角色去参与,让处处自感受限的学生在这样的童星教育戏剧课程中解放身心、拓展视野,让每个孩子都能自我主动成长,展现属于自己的闪亮个性。

参考文献:

[1]大卫·戴维斯.想象真实[M].曹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林玫君.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实务[J].江苏幼儿教育,2016(1).

[3]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4]陈世明.儿童戏剧的多元透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注: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立项课题(立项号:2018B004)成果。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