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应具备的素养

2019-03-18李慧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室道德德育

李慧

在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让管理工作更多地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学会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促进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高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应该以高尚的人格、积极的进取、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创新的能力全身心投入到班级工作建设中来,根据小学生的情感倾向和认知趋势,设置对应的管理方案,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呢?分析如下:

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直接导向学生品德的发展

一般来讲,一个教师的谈吐和气质如何,品行是否高尚,会直接对学生的印象和判断构成一个特别深刻的印象。因此,学生的行为方式是否更规范,是否德才兼备,跟教师自身形象的树立有着莫大的联系。因此,教师对自己要求严格,用道德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学生就会变得严于律己。在处理师生关系或者同学关系时,教师所体现出来的平等、公正、不偏不倚的基本素养,能够最直观地作用于学生面对人际关系时所采取的态度。教师在课外和课内是否能够做到表里如一,也能间接反映出显性的德育是否具有功效。由此可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榜样的作用,对学生的德育和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必须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言行举止,完善自我的人格品行,让自己所具备的良好教养和师者风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力量感和信任感的榜样。

二、创建充满人文关怀和道德熏陶的学习环境,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心灵

教室是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十分关键的育人场所,它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行和个人情操的作用。所以,教室内部环境的布置和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出道德的力量和人文关怀的感染力,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并对他们具有激励和指引作用。教室内干净整齐的桌凳、一尘不染的卫生条件、赏心悦目的盆花等,都可以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愉悦的情感。同时,学生对各式各样的丑陋行为也会表示憎恶,严于律己,主动自觉地去维护和珍视所处的环境,规范自身的言行,这都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例如,在班级黑板上面贴上班训“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在黑板两侧贴上让学生奋进的名言警句等。教室的后面可以布置黑板报,这是一方让学生展示聪明才智的园地,也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基地。从整体来看,班级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应按照“净化、美化、绿化、教育化”的基本原则,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出环境氛围推动学生品德形成的催化作用,让学生处于教室的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德育的培养,促使他们从根本上去主动学习和践行。

三、利用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让道德原则内化成道德信念

德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累积出来的,而班级活动正是把现实生活当成演练和实践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悟道德的熏陶和引领,感受生活的内涵和意义,由情及理,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构建起正确的思想道德体系,进而升华为对人和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本质的探寻和追求。这其实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能逐步让学生将道德规范转化成自身的道德信念。从具体的班级活动形式上来讲,大概可以分为专题活动、主题活动。专题活动主要是指围绕着统一设计好的专题开展活动,它具有更多的针对性、多样性。主题活动主要是指在一定阶段内以某个主体为中心实施展开的活动,如对学生而言,可把同学之间的相处关系作为中心,进而展开宣传和教育活动。这些具体活动的进行,可以充分展现集体力量的感染力和强大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也能感染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实践中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道德原则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从感官上的情感体验中深化成内心的道德信念。所以,班主任通过合理策划和细心组织,让班级活动具有深层次的德育功用,能更有效地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和效率。

四、班风的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和推动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与发展

班风或者是班级文化氛围,主要是指经过班主任的管理和引导而让班集体坚持不懈而逐步形成的一种集体性的良好的精神面貌。在这个融洽的班级氛围中,学生逐步达成思想道德层面的共识,焕发着一种积极进取和昂扬向上的神采。班风对于班级管理来讲,有着比较内在的要求,它是内隐式的,通过班级集体力量的舆论与暗示让学生心理有种潜在的压力和动力,促使学生的行为具备了特有的约束和规范性。这种规范来自整体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大多是日常性的,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五、结束语

总之,德育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其实现的途径是比较多的。因此,班主任应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德育在班级管理中巩固和加强的功能,让德育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機部分,促进他们成长。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教室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313”教室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