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精准帮扶思考

2019-03-18黄松土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精准帮扶学习障碍学困生

黄松土

摘 要:在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需要以全体学生为教学服务对象,帮助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较大的学习障碍,被称为学困生。但学困生并非没有可能转化,实际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依托后天的努力,转化成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基于此,主要针对小学语文中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精准帮扶理念下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学习障碍;精准帮扶

学困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教学评价综合指数的重要因素,而学困生转化工作更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还在推进,家长对教育质量的追求日益迫切,学困生问题再次被提上议程。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困生,教师更要注重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抓住小学阶段的教育时机,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一、小学学困生的基本类型

在小学阶段的每个班级群体中都难以避免存在学困生,而根据这一群体的个性特点和思想品质,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学习方法不合理的学困生。这种类型的学困生虽然拥有良好的记忆力,在学习方面也比较积极努力,但是通常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求甚解。对陈述性知识掌握较好,而程序性知识掌握比较困难。因此,这类学生的理解能力薄弱,同时知识迁移能力也比较薄弱,往往在基础题的学习方面成绩还比较理想,但是一旦遇到阅读理解类的题目就容易产生学习困难的问题[1]。

第二种是好动依赖型的学困生。此种类型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即便拥有正常的智力,却也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习惯于依赖他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这类学困生很轻易地就接受教师或同伴的帮助,自身却不付出努力,还容易被外界条件所诱惑而无法在学习上付出,导致其学习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

第三种是知识断层类型的学困生。这种类型的学困生往往会出于个人因素(如疾病)、家庭因素(如父母离异)、社会因素(如受到不良风气影响)等,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低于同龄学生的平均水平。

第四种是情感中断型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往往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受挫次数越来越多,慢慢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然后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卑心理,不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长期下来就会影响其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师生、生生关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的成因可以概括为三类[2]:其一,学习方法不当。不但学习方法不够多样化,而且不够灵活,不满足当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要求,因此学习效率低下。其二,学生对语文学习本身不感兴趣。比如在文本阅读方面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提起兴趣。也有的学生缺乏学习成功的体验,因此内心情感匮乏,无法形成学习动力。其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的学生产生学习障碍问题并非是由于智力因素,而是缺乏良好的自主意识,课堂上精神状态不佳,一旦到了下课时间就恢复活泼好动的状态。也有一些学生课堂上就难以自控,常开小差和做小动作,抱着学习随意的态度。因此,这部分学困生多数是长期演变而形成的“学习困难症”。而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成功的体验,不能有效产生学习上进心,也不容易产生学习动力;还有部分小学生出于学习压力而厌学,久而久之形成学习困难问题。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当前家庭教育也突显出了许多问题,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首先,在家长的无条件溺爱下容易形成学困生,即家长过多地顺从孩子,容易使其形成不服从管教的性格,很难使其专心致志地学习。其次,家长对家庭教育有一定的疏忽,有的家长过于严格,在棍棒教育下使孩子形成逆反性格;有的家长过于放松,在“放羊式”教育下养成了孩子的懒散、冷漠等性格。第三,学生的家庭变故问题容易给他们带来心理创伤,在学习时容易出现心理偏差问题,引起学习上的困境。第四,家庭环境带来负面的学习体验,如环境过于嘈杂,光线过于阴暗等,加重学生学习时的精神及体力付出。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且相互间的影响比较大。当前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虽然跟随新课改的推进而进行了改变,但是却没有均衡发展,具有片面性的特点。比如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没有采取措施引导其提高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反而一味地加强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3]。因此,教师本身采取的教学指导方法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就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语文学科的语言运用是一个长期积累与锻炼的过程,但是有的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用语困难问题,盲目地站在整体的角度来展开教学,并没有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到位。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精准帮扶策略

“精准帮扶”这一理念随着学困生的问题不断受到更多的关注而逐渐被应用在小学教育领域,旨在制订帮扶计划,从小抓好学生的学习问题。因此,立足于精准帮扶的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教学策略,做好学困生的帮扶工作,高效地完成学困生转化工作。

(一)以激趣为手段,让学困生自主积极地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已经不能再沿用以往机械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而是要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激趣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兴趣这种无形的力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让学困生突破以往不喜学习、懒于学习等心态,主动去探求新知。因此,这是以求知欲为推动力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教学方法[4]。当学生产生了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语文学习形成乐学的学习心态和行为倾向,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及相关技能。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小蝌蚪的动态画面。这时小学生会对这一直观又灵动的画面产生好奇和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困生觀察这一画面,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在童年生活中,一些小学生常常可以看到小溪里的小鱼。若是下水玩耍,还能看到一些小蝌蚪。当学困生都能够清楚地认知到这是小蝌蚪时,教师就可以继续开展教学:“小蝌蚪生下来后就没有见过妈妈,它们都好想妈妈,如果是你们,你们想要帮它们做什么事情呢?”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学困生可以形成比较通畅自然的学习思路,跟随教师走进这一课程的学习之中。

这一激趣方法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艺术,若是教师这样询问学困生:“你站起来回答一下,看到这个画面,你可以想到小蝌蚪要去做什么事情呢?”这样的课堂问题既僵硬,又缺少亲和性,学困生很容易紧张,也很难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更难激起学困生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教师的教学内容丰富,也难以调动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针对学困生制订有针对性又有可行性的帮扶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关乎学困生转化的实际成效。

(二)渗透思想教育,让学困生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熏陶学生的情操,使其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这对于具有心理创伤的小学生而言,有重要的践行价值。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妈妈”和“哥哥”都认为萨沙最弱小,为了保护他,所以在倾盆大雨的情况下把雨衣让给他。而萨沙却采取了一个行为来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就是用雨衣保护了风雨中无助的蔷薇花儿。这时,教师就要巧妙地渗透思想教育,让学困生去思考:“你们觉得自己是最弱小的吗?假如你是现实生活中的萨沙,想要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有什么样的方法呢?”对于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来渗透思想教育,让学困生学会打破别人眼里对自己的认知,同时也打破自我的认知,发现一个新的自己,然后树立起信心。而在这个过程中,学困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学会站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让自己的心灵始终保持在净土的状态。

(三)小组合作模式,让学困生体验成就感

为了让语文学困生建立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为其制订小组合作式帮扶计划,运用小组合作模式下同组异质的原则,即根据班里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将两种等级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在一个小组,让优等生与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学习[5]。而为了发挥小组合作的团结力量,让学困生回馈优等生的帮助,形成团结互助的气氛,教师可以挖掘学困生身上的亮点,让优等生可以适当地将其引导出来,帮助优等生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动手做做看》的教学中,某小组中的优等生具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只是缺乏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另一位学困生虽然阅读理解能力比较薄弱,但却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东西。这时,为了验证课文中的科学小实验,优等生就可以与学困生合作。由学困生准备好小鱼缸、水和金鱼,根据课文做相应的小实验,然后和优等生一起观察。在这个过程中,优等生需要引导学困生结合实际操作体会这一小实验背后的含义,帮助其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能够让学困生感到自己参与其中,产生完成课文任务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慢慢培养起学习语文的信心,达到有效的帮扶效果。同时,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下,学困生可以在优等生的带动之下,慢慢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改变以往不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让自己也朝着优等生的方向前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阶段的学困生问题是小学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关系着教与学的质量,尤其是关乎学困生的健康成长。要让學生整体获得进步,并非要盲目地遵循整体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而是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尤其是学困生的帮扶计划,让学困生和其他优秀的学生一起互协共进。

参考文献:

[1]孙相如.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J].学周刊,2018(13):91-92.

[2]江瑞峰.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点滴[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24-26.

[3]黄碧珠.激发学习兴趣,让小学语文学困生走出困境[J].考试周刊,2017(28):147-148.

[4]刘艳伟.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对“学困生”的应对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5):24-27.

[5]蒋宏彦.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J].学园,2016(3):94-95.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精准帮扶学习障碍学困生
精准帮扶视角下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