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发展

2019-03-18吴素玲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设计发展

吴素玲

摘 要: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的差异,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是存在差异的。针对个体的差异性,作业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设计,让学生做适合自己需要的作业,从而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分层作业;发展;设计

数学知识环环相扣,到了高年级,由于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两极分化开始萌芽。统一的作业既培养不出拔尖的学生,也弥补不了后进生知识的缺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个体的差异,“以生为本”实行分层作业,让全体学生体验到:我会做作业。从而提高做作业的兴趣和质量,达到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作业分层设计,提高完成作业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业得到同学、家长、老师的认可,但由于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常常出现有的学生十来分钟就能轻松地完成作业,有的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问他原因,最多的回答是:不会做、不够时间等。作为老师也在反思,由于工作量大,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只从考试的角度去考虑作业,常常是统一的题目、统一的要求,而每一个学生理解、应用等能力不同,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老师统一的要求,导致统一的作业出现不完成、抄袭、书写马虎、错误多等现象。因此,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把学生动态地划分成C(基础组)、B(巩固组)、A(提高组)三个组。采用分层递进的原则,一般把作业设计成三个层次,标明哪一组做哪一题。如,六年级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设计的作业如下:

1.填空。(C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递等式计算。(B组)

■ ÷ ■ × ■(C、A组)

(■ - ■) ÷ ■(C、A组)

■ ÷ ■ + ■ × ■(A组)

12 ÷ ■ ÷ ■

3.有12千克味精,每■千克装一袋,已经包装了■,求已经包装了多少袋?(A组)

设计的作业以B组学生的作业(与例题相对应)为准绳,这一组学生接受能力较好,但思维不够灵敏,与例题相对应的习题他们有能力完成;C组的学生接受力比较慢,基础较差,知识易混淆,先做第1题,目的是让他们回忆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第2题的1,2小题是在掌握第1题的前提下,根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每一步的结果都必须由第1题的运算过程得来的。这种半扶的方式,给这些“不会做”的学生一个明确的指引,让他们不再害怕做作业,可以从作业中尝到一些“甜头”。A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反应较快,少做一道混合运算,增加一道解决问题,训练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他们的思维。

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深度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在作业的要求上应不同。如,在做分数乘法的作业时,C组的学生能按照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不要求能约分要约分;而B组的学生则要能约分要约分;A组学生要求能约分要约分,还可以直接写出得数。

在知识难易上、要求上分层设计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产生我会做、我能做、我想做的心理。基本改变了不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的现象,现在学生都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在作业中收获喜悦,进一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作业,提高完成作业的质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的客观事实,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相应的发展目标,设计分层递进、难易适度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课的课堂上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这时,再指定哪层学生做哪些题,不少学生会觉得简单、重复,提不起做作业的兴致。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选择合适的作业,鼓励学生在掌握自己相应的知识点下,挑战难一点的题目。其实只有他们自己选择的,他们才有动力和信心去完成好。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综合练习课”课后的作业设计:

(一)基础题

1.一个长方体长6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

前面的面积是: 。上面面积是:

。左面面积是: 。表面积是: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7厘米。

底面积是: 。

表面积是: 。

(二)综合应用题

1.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25米,宽16米,高1.5米,在游泳池的四周和池底都贴上瓷砖,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正方体玻璃鱼缸(无盖)棱长是5分米,做这个鱼缸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如果每平方米玻璃需要40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3.把一条长24分米的铝合金条做一个正方体广告箱,六个面都用布围着,需要多大的布料?

(三)提高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0分米,把它切成两个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还是减少了?相差多少?

2.把两个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5厘米的长方体纸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四)开放题

利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制作一件物品,说说你应用了哪些知识去解决。

学生在选择题目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会不会解答这道题,学习的机会更大了,也给他选择做已掌握的还是挑战难一点的题目的机会,学生通过选择,会更用心地去做,作业质量会更好。避免了部分學生无法吸收的无奈,让他们体会轻松、愉悦的心情。同时减轻了部分学生重复的作业负担,给他们更大的思考空间,促使他们能独立发现、思考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科学地分层评价,促进学生不同的发展

评价具有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恰当、合理、科学的评价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一)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分层作业应采取分层评价,主要是采用分数加评价语的方式。对学困生判分适当放松,对优等生判分适当从严。(1)基础组学生,评价以鼓励为主,注重建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一组学生理解能力、模仿能力都稍弱些,课堂上大多听不懂,老师要多花时间去关注他们的作业,作业尽量做到当面批改,当发现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指导,当老师发现他们有进步时,不仅口头表扬,还应在作业本上写上如:你学会了、比昨天进步了、今天聪明多了、加油等激励语。(2)巩固组学生,评价以指正为主,注重方法指导。如对单纯的计算错误,可将有问题处圈出,写上提示语,如计算认真些、看清楚运算符号、细心检查、别抄错数等。对于解题思路出错的,写上提示语,如认真审题、找准单位、先写数量关系式再解答等。学生会在老师的评价中发现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自行更正。这一组学生的进步空间是很大的,适当的激励语可以鼓舞他们向提高组迈步。如写上书写很工整、思路很清晰、真棒等(3)提高组学生,评价以激励为主,注重发展思维。写上简洁的激励语,如:你的思路是正确的、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这种做法更简单、为你点赞、了不起等。这一组学生的智力比较好,只要适当的激励语,会促使他们在作业上认真地对待,积极思考,促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当学生的作业整洁、美观或者有些题有分析的标注时,不管是哪个层次的作业,都及时利用投影仪展示、表扬,不仅激发学生本人的学习兴趣,对全班也树立了榜样的力量。

(二)多元评价,共同提高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单一的、被动的。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分层作业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适当进行奖励。由学生自主推荐、民主投票的形式评出各个层组的“优秀作业”“进步作业”各两名。实行分层作业,改变了以往学困生与“优秀作业”“进步作业”无缘的困境,现在评出与他同一水平中的优秀,会促使他越来越优秀。而优秀生不再是高高在上,迫使他们努力让自己越来越好。其次,根据他们不同的表现和成绩,学生可自荐进到高一层组,对一些确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申请退到稍低一组,让他在作业面前充满信心。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可以在评价中学习别人的优秀,也会认识自己的不足,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兴趣、习惯等各不同,学习需要、发展也各不同,老师根据学生的这些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應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设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