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教学节奏,实践高效课堂

2019-03-18叶玲玲

中文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任务教学语言节奏

叶玲玲

摘 要:教学节奏与课堂教学有密切的联系,它是课堂教学的动态呈现形式之一。本文以《桥之美》的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四个方面分析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节奏调控问题,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节奏 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 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02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多种教育教学元素的动态艺术。郭沫若曾说:“做艺术家的人就要在一切死的东西里面看出生命来,一切平板的东西里面看出节奏来。”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也是一门节奏的藝术。如何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起伏和谐,是判断课堂教学有效与否的重点之一。本文以《桥之美》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节奏调控问题,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合理处理“取”与“舍”的节奏,力求课堂教学内容有选择

教什么?从深远意义上讲,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落实到具体文本教学上,这是教师细读文本后思考的首要问题。蒋红森说要有“选择”,即选择教学核心[1]。教学核心的选定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文本特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合理把握教学内容“取”与“舍”的节奏是课堂教学节奏的隐性内涵,是实践高效课堂的基础。

《桥之美》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有别于本单元的其他说明文。作者吴冠中充分运用描写、抒情等方式将文本语言呈现得灵动、优美,将文本构筑成一篇极具文学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小品文,它融合了作为画家的作者充沛的感情和独特的审美观。

比如,在第四段中,作者写到了水天一色背景下的长桥。他写“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先为我们营造了单纯明亮的背景,构成了一个广阔无垠的“面”。就在这时,一座似“线”的长桥“突然”出现于画面中,雄壮如卧龙。我们眼前仿佛也突然出现了卧龙横在苍茫天地间的情景,它在遨游,它赋予了画面一股无形的生命力,那是一种力与美的融合,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作者通过这一描绘,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线面相融之美,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对此情此景的沉醉。

又比如,文本中多次出现一个词,那就是“寻”。

第二段: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

第五段: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第七段:摄影师和画家继续在探寻桥之美。

“寻”的多次出现并非巧合,这是作者言由心生的自然表达。文本第四段中那么优美、灵动的语言能够呈现在读者面前,就源自作者的“寻”。“寻”,不是偶然间随心所欲的找寻,而是用心不断地探寻,是倾其一生的追寻。它不仅让我们“寻”到了独特的桥之美,更让我们“寻”到了画家吴冠中对待美的那份执着到近乎顽固的心。

《桥之美》的文本特质要求教师对本文的教学必然异于其他一般的说明文。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对文本具有说明性这一特点避而不谈,转而在本文独特的语言、作者充沛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上进行深入研读,进而引导学生领会画家吴冠中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美的追求,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美,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若教师被单元提示牢牢牵制,势必会造成课堂千篇一律的局面。只有正确把握了文本特质,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合理取舍,那么,课堂教学节奏才能形成较为和谐的基调。

二、合理把握“松”与“紧”的节奏,力求课堂教学任务能明晰

合理的课堂教学任务设计能够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它是实践课堂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纽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在教学重点、难点突破过程中,设置明晰的教学任务,把握“松”与“紧”的节奏。

针对《桥之美》的本文特质和初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将“品味本文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及其“学习本文鉴赏美的方法”作为重点和难点。教学环节简单呈现如下:新课导入——整体感知,寻找美因——细品语言,美学探析——审美练笔,学以致用——阅读推荐,增长新知。当然,每个环节在教学任务分配与实践过程以及时间的安排上均不同,尤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环节为重。

在“细品语言,美学探析”这一中心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任务:重点品读4-6段文本语言,抓住桥与环境构成的不同美感,结合对吴冠中的介绍,引导学生品味吴冠中通过文字构筑的情感内蕴和审美情趣。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梯度分明的分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桥与环境构成的不同美感的比较,此为第一层级任务;通过资料助读,结合文本语言分析吴冠中对桥的情感,此为第二层级任务;通过朗读比较,探寻吴冠中的美学主张,此为第三层级任务。

可以说,以学生“未知”为内驱力、教学任务为外驱力,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是课堂教学实践的中心环节,教师需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活动真实、有效。教师在教学中心环节推进时应给予学生“宽松”的时间,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而在教学次要环节中“收紧”时间,力求“争分夺秒”,这样的课堂必定是松紧有致的高效课堂。

三、合理把握“常”与“变”的节奏,力求课堂教学方法要得当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五花八门,其效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如何做到“使知识‘活起来” [2],如何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课堂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顺应文本特质和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以朗读法为例,教师通常在课堂上采用全班齐读的方式为主,这时,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承袭并且合理改变朗读方法,那么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在教学《桥之美》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采用了自由高声朗读法、小组合作朗读法、个读法、比读法等,尽量避免产生重复的感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朗读中与文本交流,在合作中与同伴交流,在讲演中与教师交流,在乐读中享受,在享受中收获。

又如,在“细品语言,美学探析”这一重要部分,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画家吴冠中的美学思想和美学追求,我首先采用品读法,引导学生理解三句关于“寻”的文字,然后,我又采用资料助读法,引用了吴冠中的一句话“人生只能有一次选择,我支持向自己认定的方向摸索,遇歧途也不大哭而归,错到底,作为前车之鉴”来加深印象。在此过程中,学生有疑惑,也有探讨,最终形成一种共识:这位执着到近乎顽固的画家如他在文字中傳递的信念一样,固守他的绘画之路,探寻生活中的美质。

当然,不同的文本采用的教学方法均可以“求同存异”,关键在于作为教师的我们能够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周密地考虑”,明白我们“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 [3],把握好“常”与“变”的节奏。

四、合理把握“缓”与“疾”的节奏,力求课堂教学语言有个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 [4]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充分展示着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对作者的“同情”、对学生的引领,它直接反应教师的基本素养,体现教师的真实情感,进而影响并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因此,合理把握“缓”与“急”的节奏,力求课堂教学语言有个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成课堂的有效推进。

例如,《桥之美》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将刚劲的“石桥”融进用“细柳”“飘丝”“游丝”“晓风残月”等词语构筑而成的柔美环境中,向我们展现了桥与周围环境构成的刚柔相济之美,语言优美、形象生动。与此同时,作者倾注了自己最真切的情感,已然陶醉在动人的美景当中,“销魂”二字就是作者情感的直接传达。鉴于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这部分的文字时就应该充分把握文句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放缓语速,采用较为柔美、轻缓的语调,用轻柔的肢体语言引领学生放慢“节奏”,缓缓走进画家为我们营造的独特画面中。反之,美感尽失。

例如,《桥之美》中有一句关于“索桥”的文字:

“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

吴冠中通过比较普通人对索桥的认知来突出画家眼中的索桥别具一格。一个“却”字,引领读者跟着画家一起发现索桥之美——“是一道线”。“弹性”二字,道尽索桥的弧线美和质感美。这种美的发现令画家惊喜万分,因此,作者在句子结尾用了一个感叹号。在品读过程中,教师就需采用变速的方式,运用轻快的语调,用较为夸张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索桥的弧线美与质感美,通过个性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贴近”作者,体会作者对发现独特之美的惊喜和自得。

当然,教学语言的节奏把握还能起到调控课堂教学进程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既可以有高亢激情的赞扬,也可以有轻声细语的推动,如何做到声情并茂、相得益彰,在紧张而有序的课堂中把握轻重缓急,这非常考验一位语文教师的真功夫。

吴冠中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 [5]套用吴老的话就是:脱离了张弛有度的有序的节奏,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等于零。我们应关注课堂教学的节奏,努力实践高效的语文课堂。

注释:

[1]蒋红森.有“选择”,就有效益[J].语文教学通讯.2010(1B).

[2][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二版)[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41,277.

[4]栗菁.“教学语言”浅论[J].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16).

[5]吴冠中.吴冠中谈艺集[C].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266.

猜你喜欢

教学任务教学语言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YOUNG·节奏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浅谈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教学任务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