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语文教材,提升学生的统整能力初探
2019-03-18李智妍
李智妍
摘 要:传统线性课堂教学的惯性,使语文教学内容无纵向的贯通,无横向的联结,无定向的聚焦,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不足,学生的思维能力没得到发展。尝试在统整视野下,探讨通过活用教材提升学生统整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有机整合;聚焦语用;统整能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标版)是以年段序列、内容的逻辑层次和单元主题为架构而编写的。而传统线性课堂教学的惯性,使不少教师仍围绕字词句篇进行碎片化的分析。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不足,导致知与行断层,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
如何打破這种局面,唯有“统整”。统整(synthesizing),将新旧知识有效整合,把较琐碎的知识连接而成线索实施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当前,统整的理念多应用于课程改革,而统整教学赋予了语文课堂活力。笔者尝试在统整视野下探讨通过活用教材提升学生统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纵向贯通,学会把握整体
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揭示了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或优于各孤立部分之和。显然“语文教学”是个动态的、开放的活动系统,教师要有纵向贯通的整体观,在教学中遵循“整体—局部—整体”原则,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1.整册书导读课
课前引导学生读整册书,课上与学生共同梳理每组主题、学习要求、课外阅读书单,制订阅读计划。整册书导读课使学生明晰了本学期的学习重点,提高了把握整体的意识。
2.单元导读课
引导学生紧扣本组主题,从表达方法、内容等角度“读”本组内容。如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引导学生紧扣“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读本组所有插图,统整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文学的情趣十足,习作写得情趣十足。以单元导读课切入的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整体观。
3.单元回顾课
每学完一组,让学生填写表格,巩固说明方法。单元回顾课,统整了本组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使知识条理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语文知识的整体结构,提高了学生的把握整体能力,并开设整册书导读课、单元导读课、单元回顾课,纵向贯通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整体,提高统整水平。
二、横向联结,学会有机整合
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形成横向联结,引导学生学会有机整合。
1.基于文章表达
《再见了,亲人》前三个自然段写法相同,我引导学生联系着读,学生归纳出:祈使句请求—举例子回忆—反问句惜别,感悟出叙事与抒情交融的表达效果。如此联结,丰富了学生对表达思想感情方法的认知。
2.基于阅读策略
杨舸校长执教的《将相和》,引导学生联系着读,比较着读“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先“发现相同”再“同中求异”认识蔺相如。而后放手学生用此法从“负荆请罪”与前两个故事的“发现不同”“异中求同”中,深化了对蔺相如的认识。如此联结,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基于阅读能力
五年级下册第七组均有原著,可引导学生先读《俗世奇人》后学《刷子李》,学生对奇人奇事、对其语言风格、刻画人物的方法如数家珍。先学《临死前的严监生》,后读《儒林外史》,学生认识了高超的讽刺艺术。如此联结,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培养了有机整合的能力。
三、定向聚焦,学会重构统和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其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要“聚焦语用点”,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聚焦“谋篇布局”
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的结尾各不相同:《再见了,亲人》直接抒情;《金色的鱼钩》篇末点题;《桥》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梦想的力量》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体现文章主题。这一聚焦,学生习得结尾的不同写法。
2.聚焦“描写方法”
学完五年级下册第七组,我让学生比较小嘎子、严监生、刷子李三人的动作描写。学生发现小嘎子是连续动作的描写,严监生是白描一个典型动作,刷子李是动作与人的感受结合。这一比较,学生习得动作描写的精妙。
3.聚焦“表达方式”
学完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围绕“抒情”我与学生归纳了这一表格。当学完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时,再拿出表格,让学生补充。这一补充,学生习得了抒情。
在统整视野下,打破了教材内容的界限,纵向贯通,横向联结,定向聚焦,勾勒出语文知识结构与整体思考能力的网络,把语文知识和整体能力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统整能力。在统整视野下活用教材,教师将更系统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更关注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促使教学趋向多元。在统整视野下活用教材,学生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不断重构、丰富,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思考能力,拓宽了思维,提升了统整能力。
参考文献:
[1]牛瑞雪.构建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赵镜中教授专访[J].小学语文,2009(1-2).
[2]JamesA·Beane.课程统整[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9.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