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意义与方法

2019-03-18刘芸利

中文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学生思维数学

刘芸利

摘 要: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想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寻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01

一、激发学生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意义

1.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理解的过程,如果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目前,初中数学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模式,若要追求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这种模式显然已经和时代不符,更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足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爱上数学学习,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开阔思维,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2.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思维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要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抽象事物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并且思考新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是一个看起来抽象,实则无处不在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思维来解决现实的问题。而这种思维是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的。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产生某种特定的、积极地情感体验。只有对这一学科产生足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因此,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思维方式的基础,而思维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理解的过程,如果不能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就有可能对数学教学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也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氛围不足

课堂环境是决定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否能够有效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课堂是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气氛如何,将直接影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否能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第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课堂的氛围差,照本宣科的讲解不能让学生主动提问,更不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让学生觉得紧张,甚至无聊。这种想法造成的后果很严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对在学习中提问甚至学习就会失去热情,造成教学整体水平低下。

第二,老师没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营造出可以让学生踊跃提问的氛围,在授课方式上脱离“满堂灌”,完善自己的授课方法,让课堂效率更高,让学生积极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学习,同时又体现出教师更好的价值。

因此,教学中老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促进全面发展,开阔思维与眼界。

2.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不能踊跃参与

课堂气氛的问题仅仅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欠缺的一个表象,学生的学习态度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中学生正是处在一个贪玩的年龄段,在学习中容易分心,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融入课堂,更好的思考问题。正如钱守旺的主张:“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加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因此,我们要打破课堂沉默的现状,让学生踊跃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踊跃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的态度存在问题。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成长的特殊阶段,心理和生理都处于重大变化的时期。因此,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稍不留神就会背离成长的轨道。这一阶段,学生有探索知识的好奇心,也有逆反心理,种种原因都可在学生的学习中的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学生不能正常的学习生活,最终造成了学生不够踊跃,甚至对学习丝毫不感兴趣。

3.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授课方法存在缺陷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影響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的授课方法是决定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虽然讲解仍然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手段,但是,也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教学中不能主动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激发学生的思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和探究学习方法。因此,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的丧失。

三、激发学生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1.初中数学课堂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当立足长远,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导学案等形式让学生知道一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怎样去学以及需要重点准备哪些材料等等,使学生一目了然,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乐趣,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课堂效率。

2.落足长远,明确学习兴趣培养的目的

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应当立足长远,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做出合适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案。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我们必须要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能在坚持不懈中慢慢提高学习的兴趣,逐步探寻数学学习的内涵。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归根结底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立足长远,落实脚下,宏观上我们要明确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目的,但同时也要注意落实到数学课堂实践中,让学生真正得益于学习兴趣的引领,在学习中自主交流学习,掌握更好更快的学习方法。

3.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来源于乐趣,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出一种活跃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解决一些初中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方法,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课堂变得活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身其中,这也是初中数学变革的一部分。那么,活跃课堂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老师要想法设法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这就要求老师讲解要简洁明了,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通过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达到让课堂活跃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

4.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制定教学方案

贪玩好动是中学生的天性,要针对他们好动的特点,对新鲜事物的憧憬,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学习的方法。因此,数学课堂应当图文并茂,数学教学也要朗朗上口。比如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总结成口诀,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更灵活的去理解公式法则,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举个例子,老师在讲图形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让一个立体图形动起来,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图形的变化。用多重方法教学,不仅仅可以让教学内容变活,还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知识能更好的吸收利用,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样,课堂效率就可以提高的更快,将数学中抽象的转变成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这也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兴趣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主要需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营造出可以让学生踊跃探索的氛围,在授课方式上脱离“满堂灌”,利用新媒體,新方法,完善自己的授课方法,让课堂效率更高,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同时,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培养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促进全面发展,开阔思维与眼界。

参考文献

[1]丁福彪.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方法和兴趣[J].新课程学习,2011(01):74-74

[2]杨彩红.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04):89-91

[3]邱水红.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浅谈[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1):75-76

猜你喜欢

中学生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