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如何开展
2019-03-18吴兰兰
吴兰兰
摘 要:“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新课改以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的情境图片在不断增加。如何利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图让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更加生活化,拉近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则是研究中心。
关键词:情境图;自主性;生活化
一、利用情境图开展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是抽象的、逻辑性强的科学。如果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不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不但枯燥乏味,甚至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没有必要的事,课堂教学不会有好的效果。“教师要经常审视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存在的缺陷与不当之处并及时加以调整。”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集中注意力,主动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课堂开展才会具有实效性。利用情境图教学,不仅考虑到了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身心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进而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从情境图出发开展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具体途径
1.情境图的理解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相配合
低年级的小朋友对图片的理解还有些欠缺,有时需要老师能做出正确的引导,及时处理好课堂的预设和生成。
如:在第二单元《下课啦》中,就给出了下面这样一幅热闹的操场情境图:
关于“如何比较两学生的高矮呢?”学生一听很容易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站一起比。”而不能够认真去观察图片中淘气和笑笑两人的脚,忽视了比较物体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此时老师的教育机智就要有所体现,不同的引导将会有不同的课堂效果。教师可以请出两位学生,特意让一位学生站在讲台下,一位学生站在讲台上进行比高。学生立马会说:“不公平。”此时教师可以立即进行指引性的追问:“为什么不公平?”“不在同一位置,要站得一样高才能进行比较。”学生回答。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及自己的主动参与下,得出了结论: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学生在课堂自我演示下找到了答案,印象深刻,学生参与度高,师生关系和谐。
2.情境图中的陷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如何比較两男生,谁走的路远(同一起点、同一终点)?”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图片,有的学生会看到脚印,认为可以去数脚印的个数,谁步数多,谁就走得远,而掉进了情境图中预设的陷阱了。此时教师就可以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可以请一位学生与老师一起在讲台上演示(同从讲台始端走到终端),并由全班学生一起来数数各自的脚步数。结果自然会发现,老师走的步数少,学生走的步数多,得出结论:这种比较方法不合理。并加以追问:“为什么?”而得出不准确的原因在于走路的步子不一样大。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观察图片,让学生找到方法:谁格子多,谁就走得远。
课堂中老师不要惧怕学生的错误答案,抓住错误的课堂生成,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会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课堂,使课堂的师生关系融洽,气氛活跃。创设最佳教学情境的目的是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在教学情境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师与生能共同体会教学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感悟,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情境图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问题与知识
教材情境图有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和数学小问题与知识,老师总能从中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让课堂更加饱满有趣。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课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若能好好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课堂将会焕发新的光彩。例如同一单元的《跳绳》就只给了学生一幅图片:
出示情境图之后,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去读懂图片的含义,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提示引导。学生可能会说:
摇绳的2人,跳绳的6人,得到:2+6=8或6+2=8。
男生4人,女生4人,得到:4+4=8。
穿裙子的3人,穿裤子的5人,得到:3+5=8。
这样看似简单的一幅跳绳图片,就会让课堂很丰满,也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很有趣,愿意自己去探索,而且当学生找到新的信息之后,就会有成就感。如果我们只浮于表面,学生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不富有挑战性,课堂气氛自然也不会活跃,甚至还会有部分学生不愿跟着老师,甚至于做小动作、讲话……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教材中问题情境图的创设为低年级的小朋友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愉快地进入数学课堂,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黄甫金,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郑金洲,吕洪波.教师应具备的七大素养[J].人民教育,2016(11):57.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