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探析

2019-03-18吴娜张宝平吴雪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技能型应用型办学

吴娜 张宝平 吴雪峰

【摘要】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满足社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与地方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方式应运而生。这种创新性人才培养方式的策略主要有:地方本科院校应向应用型转型;高职院校应重视特色办学,加强实践教学;做好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衔接。肇庆学院“3+2”协同育人成功探索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 办学特色 高职本科教育 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32-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为满足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现有1.33万所职业院校,每年招生约1000万人。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企业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较大,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各类毕业生为577.70万,就业率为96.68%,高职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2]。

为满足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要,地方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模式成为重要途径。

一、中国高等職业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同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经过了1980-1989年初期创办阶段、1990-1998 地位确立阶段、1999-2009年大力发展阶段、2010开始的提升发展阶段。多年的发展确立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办学规模达高等教育总规模较大比例[3]。

二、高职本科教育的需求及类型

高职在中国主要是专科层次[4],但随着社会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加大,高职本科教育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1.高职本科教育的需求来自于社会发展、高校发展及学生多方面

社会发展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对高级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专科层次的技术性人才需求基础上,本科层次的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一般而言,[5]高职院校操作性知识与能力见长,基础理论和认知性知识是短板。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本科教育则认知性知识见长,操作性知识与能力是短板。

高等教育发展需要。随着产业转型和社会层次的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新阶段。结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学校要寻求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和水平的突破点,需要层次升格。我国在办好高职专科教育的同时也应努力办好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6]

高职学生发展需求。高职学生并不满足于专科层次,希望掌握更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将来发展空间更大。调查表明总人数43.33%的学生希望专升本[7]。

2.目前以高职院校为基础,发展本科教育的形式

(1)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为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启动了建设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工作,重点支持100所高等职业示范院校(称为“高职211”)建设。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开始试办本科层次专业(与本科院校合办)。

(2)高职院校升本科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水平的提高,一些高职院校升为本科,如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升格为广东西江学院,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肇庆理工学院。但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提出“继续坚持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本科院校,不与本科院校合并”。高职院校升本难度加大。

(3)高职与地方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只有100所,不能满足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院校升为本科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高职与地方本科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方式应运而生。

这种方式是,具有普通高中学历的学生,高考录取到高等职业院校学习3年,通过由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共同制定实施考核测试办法和要求,统一组织的考核测试合格后,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学习2年。由本科高校、高职院校系统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由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共同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学生学籍分段注册,前3年注册专科学籍,高职毕业发放普通全日制专科毕业证书。高职学习期满,进入试点本科高校学习,注册本科学籍,经过2年学习成绩合格达到毕业要求后,颁发普通全日制专升本毕业证书,符合规定的可授予学士学位。

三、高职与地方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策略

1.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是破解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加强生产服务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的重要举措。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有了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地方本科院校进一步加强应用型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2.高职院校应重视特色办学,加强实践教学

(1)高职院校特色办学是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长期办学过程沉淀积累的,是优质的综合办学实力的体现,对高职院校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教学质量起显著的决定作用。要坚持科学准确办学定位,坚持为其所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形成人才特色、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严格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使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化,切忌套用普通本科教学模式。应不断总结联合培养的经验,正确设置并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

(2)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地区和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按照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设置,建设校内基本技术技能训练的实训基地

(3)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按照“产学研”结合的原则,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外多功能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教师通过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环节得到实践技能锻炼。

3.做好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衔接

加强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专业和课程如何衔接这两大基础性问题。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活动的载体、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衔接培养人才主要由两个主体负责实施,构建、优化与之相适应的一体化衔接课程体系,设计合理的专业教学进程与计划,制定课程教学标准(大纲),既使课程体系保持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又使两个主体能根据双方资源状况做到分工负责、顺利衔接、协调一致开展人才培养,避免重复设置课程,让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梯次递进增长。这既有利于发挥双方优势,最大程度的调动双方参与衔接培养试点改革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衔接培养工作稳步实施和持续开展,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达到人才培养的既定规格。

四、肇庆学院“3+2”协同育人成功经验

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批准肇庆学院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开展“3+2”分段培养模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为计算机专业,以一个班人数为试点进行分段培养。

1.2014-2016年“3+2”招生情况

招生情况表明,参加“3+2”协同育人试点考生录取分数线逐年增高,2014-2016年分别高于省最低控制分数线33分、52分和61分。

2.2017年转段情况

高职学习3年后,第五学期末通过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专业技能考核测试后才能报名本科插班省考试报名,取得参加省组织的公共课统一考试的资格。最后,试点班录取率达到94.4%。

试点表明,“3+2”分段培养模式终结了高职教育的”断头教育,满足了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要,提高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缓解了高职院校招生难题。

五、结语

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应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和方式。高职院校和地方应用型大学联合培养的方式对于进一步促进地方高等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加强高职院校特色办学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有利于做好二者的衔接促进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一群.基于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探索与实践[J].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2011(1).

[2]我国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职业院校每年招生约1000万人[Z /OL].http://news.163.com/15/0513/08/APFU01 0G00014JB5.html[2015-5-13].

[3]叶文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1(1):123-132.

[4]高职院校[Z/OL].https://baike.so.com/doc/6531005-6744741.html.

[5]王文山,韩永堂.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1):34-35.

[6]钟云华.对高职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1(15):11-14.

[7]王飞,李志宏.我国高职学生专升本需求调查与分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4):69-73.

作者简介:

吴娜(1975.07-),女,汉族,河南省方城县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技能型应用型办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