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2019-03-18周军
周军
【摘要】目前,小学生课程量丰富多样,学习任务量重,但是由于小学生心理不成熟,因此在课堂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微课的出现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小学信息技术中微课的设计和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微课 小学 信息技术 教学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132-02
小学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中属于具有高趣味性的课程,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加上小学生自身心理发育不成熟,在课堂中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因此信息技术不能够发挥其优势。目前微课的实施,和小学信息技术完美结合,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适应小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无法像高年级学生一样长时间接受教育,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课堂上缺乏活力,因此在课堂中小学生并不能做到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目前微课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微课主要是以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丰富有趣、知识点明显。并且教学时间保持在5~10分钟,符合小學生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同时微课的教学模式新颖有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跃气氛,有利于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课教学强调教师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课程设计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用课程设计的趣味性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微课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重点。微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更加扎实的掌握知识点,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微课具有回放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足进行微课回放,直到学会,以此可以减少小学生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
3.减轻教师重复教学压力。
目前各学校师资力量匮乏,尤其是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多次教学会增加教师的压力。微课的出现,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微课形式来进行教学,从而减轻自身的压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的实施,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大多数精力放在课程的设计上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中。
二、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1.微课设计原则。
(1)时间短,内容精。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将微课时间保持在5~10分钟以内。
(2)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由于微课教课时间短,因此为了能在有限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微课一般在一开始就表明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并且在第一时间引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目的。
(3)为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微课加入了多种授课方式,微课的课程是由教师提前录制好的,因此教师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对课程的设计任意发挥,制作出精炼有趣的课程,微课的运用,使得在课堂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利用微课直接以动画、电影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2.微课设计与制作流程。
(1)微课设计。按照微课设计原则的要求,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将其分解,以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将知识点清晰明白地向学生进行传授;然后根据知识点的内容设计微课的开始形式,可以通过提出疑问、设置悬念等方式开篇,以吸引学生注意;再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授课方式,例如介绍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可以通过教师口述,或者添加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如果是介绍软件的使用,则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来进行授课;最后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课后提问或练习。
(2)微课制作。微课的制作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授课内容、授课形式等因素来决定:如果是教师口述的授课形式,可以通过录像机将内容记录下来,然后通过视频制作软件进行后期制作,并根据需要适当加入图片、动画等素材;如果是演示教学或者播放幻灯片课件,则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将教师演示操作的过程或是播放幻灯片的过程记录下来,并通过麦克风记录教师的解说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手写板或者画图工具对教学内容做出补充说明。
3.微课的应用。
微课是提前制作出来的教学资源,因此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既可以作为独立的授课方式,又可以作为常规授课方式的补充或安排学生独立自学。在进行微课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提问题、做游戏等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引出本堂微课的教学内容,然后利用微课视频进行知识点传授;微课亦可作为辅助常规教学的有效手段,还可以作为学生独立自学的方式之一。
总结:通过本篇文章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简要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微课优点的多样化。微课能够直接明了的将知识点展现给学生,并且授课时间短、授课形式趣味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同时微课可以回放的特点,对于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可以因此得到反复学习。
参考文献:
[1]连淑端.浅谈微课对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J].中华少年,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