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2019-03-18陈叶金
陈叶金
摘 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最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评价与反思的教学策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能力并感悟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问题解决;策略;问题情境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便是变化之一。新课程标准中没有了“应用题”这个名词,取而代之的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含义不完全相同,“解决问题”更多的是一种活动,一种行为;而“问题解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形式和应该具备的能力,其核心都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解决。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以前我们的学生更多地习惯于解决现成的问题,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是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能提出新的问题却更加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是蕴含在具体的情境中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素材与情境,挖掘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认真观察、主动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如教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折扣”这一课时,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情境,把“百货商场”搬到课室,学生常见的文具和体育器材都标上价格和折扣,摆在课室让学生现场进入“商场”购物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到“五折表示百分之五十”从而理解折扣的概念,发现商店打五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50%出售,进而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书包原价102.00元,打七折出售,现在卖多少钱?”“书包比原来便宜了多少钱?”“买篮球省了多少钱?”“买大衣现价多少钱?”“红红带了250元能买几种不同的商品?”“3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书?”这是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他们也乐意去思考,去解决。而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单纯运用乘除法和加减法计算的各种情况,同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
“自主探索”是学会学习的重要保障,“合作交流”是分享交流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活动,引发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给学生充分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氛围中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亲身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并适时组织学生上台交流汇报,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倾听他人的想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在合作交流中质疑、说服、认同、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六年级上册13页“红萝卜地有多大?”也就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解决,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特点和水平,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说一说”等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怎样分析该题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对自己与他人的方法进行比较,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方法多样性”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用所有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方法多样化应是对学生群体的要求而不是对学生个人的要求,恰恰方法呈现多样化就是要通过学生反馈交流,让学生体验别人的思维活动成果,看看每一种方法是否有价值,是否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引起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比较,自行选择或保留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实践运用,拓展训练,优化问题解决的策略
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实践,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取新的数学知识,凭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猜测、计算、推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思维向高层次发展。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培养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沙子,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做实验,完成实验清单。
让学生亲自实践,经历猜测、推导、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优化问题解决。又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综合与实践中教材安排“北京五日游”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结合“清明”节学生结伴去派潭白水寨登山游玩的情况进行教学。
四人为一小组,设计小组出游方案,评选优秀方案。学生可自行分工,了解行程路线,查询交通,计算门票费用等,通过活动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组织全班学生针对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是否经济、合理、方便、可行,用事实、数据进行评价、说明。让学生评选出大家最喜欢的方案,共同欣赏与体验成果,优化问题解决。
四、评价、反思,深化问题解决的策略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激励作用。反思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反思和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深化问题解决策略非常重要的一步。在反思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如,你是怎么想的?他这样做对吗?你有什么疑问或补充?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你真棒!你会这样想太了不起了!你有很棒的数学思维……尽量呈现正面的鼓励性的评价结果,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求梨的体积,学生准备正方体容器、量杯、梨,用量杯测量体积。有的学生量出放进梨后梨和水的总体积-水的体积=梨的体积,有的学生量出上升部分水的体积=梨的体积。在小组汇报中,让学生质疑、补充、评价、反思:为什么量上升了水的体积就可以了?你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他这样做对吗?你有什么疑问或补充?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体现两种不同的解法,让学生从反思和评价中适当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发展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求问题解决策略→实践运用,拓展训练,优化问题解决策略→评价、反思,深化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策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长期经历解决问题时运用这种教学策略会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四花.小學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及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
[2]陈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知识经济,2016(22).
[3]葛正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13).
[4]曾武贤.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注:本文系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ZC2017045)《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