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9-03-18马腾腾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马腾腾

【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elinieal nursing pathway,CNP)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健康教育中的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4月期间60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CNP,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在AMI患者PCI健康教育中实施CNP效果较好,值得今后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078-0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通过采取经心导管技术进行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官腔,从而达到改善心肌血液循环的治疗目的。它不仅有创伤面积小、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经成为了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主要手段。AMI是指在急性冠状动脉基础上出现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常表现为持续且剧烈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甚至造成死亡。而有相关报道指出[1],对于AMI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elinieal nursing pathway,CNP),通过以系统性理论为基础,为患者提供特定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因此,本文通过探讨AMI患者PCI健康教育中实施CNP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4月期间60例AMI患者,60例患者均了解护理目的与方法,签定相关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范围40-69岁,平均年龄(51.20±3.40)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42-70岁,平均年龄(53.24±3.31)岁。两组之间(性别以及年龄等)无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实施CNP,内容为:(1)从患者入院后第1日开始进行持续吸氧等护理措施,并全面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状况。向其介绍病区内环境和责任护士等,及时告知患者病房作息时间以及物品保管要求等,嘱咐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2)第2天开始进行各项检查,并在检查前向患者讲解检查各项的目的和要求,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情绪。(3)评估患者有无手术禁忌症,在患者入院3天后开始实行PCI治疗。并在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出血等不良症状发生,叮嘱患者术后12小时保持平卧位,以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手术结束后第1天观察手术部位有无渗血等异常情况,如若未发现不良症状则给患者解除手术绷带,进行换药。第2天分析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给予有效药物和饮食等指导措施。(5)出院时嘱咐患者坚持服用药物治疗,并叮嘱患者及时复诊,通过了解定期复查重要性,掌握预防疾病知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内容为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患者各项指标功能,告知患者疾病注意事项等[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测量数据表示用x±s,使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PCI在AMI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率较高,但需进行PCI患者病情发展较为严重,患者耐受能力大幅度下降,容易引起患者出现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形成血栓[4]。为此,患者在使用PCI时,通过结合护理干预,提升预后,以此减少患者痛苦,保障临床疗效。

有相关报道指出,常规护理模式过于局限,不能够深入改善患者不良症状,临床应用效果较不明显。而实施CNP,从多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防范疾病进一步加重,临床效果显著,例如自入院开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服务措施,为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其生理、心理问题,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从而改善患者心理负担,降低不良因素的影响。通过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术前各项检查重要性,提升患者自身重视程度,积极主动配合护理操作,从而改善预后。通过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叮嘱患者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减少疾病恶化。通过出院之前全面评估,了解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程度,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管理,坚持服用抗凝药物,防治疾病病变或复发。本文通过研究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在AMI患者PCI健康教育中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方法改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证实,实施CNP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明顯低于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AMI患者PCI健康教育中实施CNP,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海英.临床护理路径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及死亡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9):24-26.

[2]王仪枝.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17):183-184.

[3]彭芳芳,卓芝燕,胡佳雨,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6):47-50.

[4]孙咏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9):45+52.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