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的校本实践

2019-03-18李方园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李方园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落实国家提出的产教融合的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试点班为例,介绍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与育人模式,通过其创新实践得出了在该模式下取得的突出成效。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7-0277-0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中国制造2025”项目的指引下以惊人的速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对于本科高校而言,各类中高职院校在智能制造和工业4.0上的关注度相对较弱,该类院校的师资水平、实训投入、课程开发方面与目前市场的发展存在严重滞后现象,导致培养出来的从事智能制造相关行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学生数量缺口严重。多年前国家相关部委已经在职业教育领域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要求,这必将对中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将会有效地提高本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该教学模式下,学徒既具有学生身份,又具有徒弟身份,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多地多校的实践,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遇到了以下问题。

1.校企合作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加以保障,使得不管是学校或者企业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联合培育过程中显得步履维艰,效果甚微。

2.随着社会各界对“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关注,高职院校是否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来引入相关的实训设备,以体会到未来工厂的实际制造,并能感受到工业制造技术发展的脉博。

3.大量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来读大学的,对于下企业实习这样的学校安排非常不理解,特别在当对口企业生产任务紧的时候,会产生更加繁重的工作量。大多学生不认同加班现象,参与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大多数学生没有融合学徒、学生的身份,更没有意识到岗位实际工作的学习功能。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

(一)小范围内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全程高质量师资配置

考虑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企业可根据需求与高校进行商讨,选择一些与本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进行试点,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企业、学校应全程参与到试点班的学生(学徒)选拔工作中,对这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使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这样在工作中才会更加用心。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试点专业,与宁波均胜电子、宁波晨江电力两家公司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学院派出了高水平师资、企业投入了专项资金,共同完成了3个试点班共计52人的学徒培养工作。

(二)共享实训实习资源,制定车间与工厂的运行与管理规范

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实践质量标准共同遴选合作企业内的“学徒型企业车间”,制定该车间的运行与管理规范,核定企业的投入成本,加强品质、绩效和安全管理。同时,共同制定校内“学习型智能工厂”的建设标准,制定该工厂的运行与管理规范,核定学校的投入成本,加强品质、绩效和安全管理。

(三)改革教學方式,教师、师傅角色递进式变换

以适应智造类企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参与学徒制教学的学生(学徒)配置双导师。所在学校确定一到二位专业教师作导师,指导高职学生的专业理论教学;签约企业选派几位技术人员作企业带徒师傅,教授学生(学徒)的岗位技能。

在初级学徒阶段,教师为主、师傅为辅,理论课时占多、实践课时占少;在中级学徒阶段,教师和师傅并重,理论课时、实践课时并重;在高级学徒阶段,教师为辅、师傅为主,理论课时占少、实践课时占多。

(四)改革学业评价模式,积极构建第三方公正评价机制

根据“悉尼协议”认证要求,以实际岗位适应性能力为标准,将学生对于学徒身份的自我鉴定与判断、教师对于该学生的奖优罚劣、师傅对于该学生履行岗位职责的评价三者相结合,同时积极构建第三方学业评估制度。

三级学徒的递进式培养考试,即由初级学徒升到中级学徒、从中级学徒升到高级学徒、乃至从高级学徒晋级到毕业生(员工),由独立于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带徒师傅的第三方学业评估中心来开展。

三、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

(一)教学内容对接智造类岗位技能培养

现代学徒制教学内容与传统的人才培养不同,它需要对接智造类岗位的用人需求,按照产业、岗位、项目逐级分解的方式,来设置合适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项目化内容。这里以均胜电子试点班为例,首先根据企业对录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学生的岗位情况进行分解,并详细描述出相应岗位所对应课程的应知、应会与职业素养要点,以工作任务逻辑代替知识逻辑,以岗位胜任特征代替传统教学;其次将每个岗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和技能元素,构建多模块的学徒课程体系,包括职业素质培养课程模块、岗位应知课程模块、岗位应会课程模块和学徒生涯需求课程模块;最后在教学实施中,创新“课程思政”理念,将均胜电子企业文化中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有效融合到每一门课程中去,重构现代学徒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特征。

(二)教师和师傅融入学徒培养生态圈

结合智能制造行业领域,进行企业现代师傅和学校指导教师的选拔程序,从通用专业层次、能工巧匠层次和大师级层次选拔企业现代师傅,从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中选拔学校指导教师,从而为每一位学生(学徒)配置双导师,即职业导师(师傅)和学业导师(教师),促使学生(学徒)尽快融入企业和学校双主体的学徒培养生态圈。

校企签订双导师互聘合同,以培养学生(学徒)完成三级学徒为目标,明确带徒职责,清晰带徒津贴。同时校企双方提供资源对双导师进行双向培养,即学校指导教师到企业挂职和企业现代师傅参加学校师资培训,并由智能制造领域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指导委员会考核培养成效,结合所带学徒晋级通过率出台相应激励机制。

(三)学生(学徒)培养过程中有制度、列清单

建立学生(学徒)培养中的职责清单;学校与企业互相配合,合作开发学生(学徒)人才培养方案,创新适应岗位的培养模式,参与三级学徒晋级的鉴定与考核;选拔并委任优秀的技术能手、首席工人担任学生(学徒)的带徒师傅,并合理支付津贴;根据高职学生的教学规律,一般不安排加班,并且其岗位实践方式不同于企业的正式员工;根据三级学徒学习跟踪单和晋级评估成绩来聘用毕业生就业。

同时,校企双方根据“三级学徒学习跟踪单”将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日常考核范围,包括学徒岗前培训跟踪单,一人一单,按职业道德教育、产业发展教育、企业规章教育、学徒须知教育、生产安全教育五类分别考核,待培训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业与表现进行考核并归档;包括学徒对接岗位时的各种表现,对职业道德、劳动纪律、技术标准三方面进行一周一记录。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贯穿了学生进入企业时“招生招工一体化”的高职就业理念,合作的双方即学校和企业应融为一体,并构成学生(学徒)人才培养生态圈,在职业教育政策下创新合作模式与用人途径,让这种模式永葆生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智造类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标准为服务目标,在现代学徒制实践中,探索了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团队创新等各类相关改革,现有经验值得推广,下一步的探索与研究仍需继续。

参考文献:

[1]王俊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校本实践研究——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5,(05):17-21.

[2]张琳杰,朱立伟.现代学徒制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工作方案探索[J].知识经济,2016,(13):145.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