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三中学初中女子足球队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9-03-18李爽万文
李爽 万文
摘 要:在“足球进校园”的大背景下,学校足球得到快速发展,足球运动已经成为我国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项目之一。常德市第三中学正在极力建设成为足球特色学校,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运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常德市第三中學初中女子足球队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得出:(1)足球场地较差,影响训练成效;(2)女子足球队的选材、训练年限、时间、训练方式、内容及参加比赛等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3)专业足球教师短缺。针对此问题提出的发展对策为:(1)加强学校管理,加强学生引导;(2)更加注重选材,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方式内容以及比赛;(3)加强足球教练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常德市第三中学;初中女子足球队;训练现状;发展对策
足球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现阶段,中国足球正处于低迷时期,整体水平近年来不断下滑,作为发展根基的青少年培养更是跌入谷底。残酷的现实面前,国家体育总局与足球协会等都在不断寻找中国足球的未来和出路。
近几年来,随着校园足球运动的推广和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校园足球,越来越重视校园足球运动队的训练。校园足球的兴起,促使各学校开始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常德市第三中学初中女子足球队是在我国开展“校园足球”的时代背景下;以及学校本着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把常德市第三中学建设成为“足球特色学校”的校园背景下建立的。
1 常德市第三中学初中女子足球队现状分析
1.1 常德市第三中学初中女子足球队基本情况
常德市第三中学初中女子足球队成立于2016年秋季,是一支年轻的队伍,现共有20名队员,足球队队员由三个年级构成,每个年级人数不同,七年级和八年级都有5人,每个年级都有一支完整的五人制足球队,每个人有其固定的位置。
常德市第三中学初中女子足球队队员身高体重差距不大,队中没有过于肥胖的队员,基本上都比较匀称。队员身高主要集中在150-155cm,共有10人占总人数的50%;在155-160cm的有6人占总队的30%;身高160-165cm的有3人占15%;165cm以上的就只有一人,队员身高差距不是太大,但平均身高偏矮。常德市三中女子足球队大部分队员参加训练的目标都很明确,能够从自身需求出发;但还是有个别队员没有建立明确目标,在训练中很难积极主动投入,从而,训练也不是很理想。
1.2 常德市第三中学初中女子足球队训练场地设施
场地和设施,是女子足球运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经过实地考察,常德市第三中学有一个标准的400米田径场。足球场中是自然生长草皮,基本能满足女子足球队的日常训练要求;但是由于草皮养护不善和场地里承担的运动训练超出了草皮的自我恢复的能力,导致场地里出现大片的黄土没有植被覆盖,植被覆盖率大概只有50%,在草皮明显脱落的情况下也没有采取补救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女子足球平常训练。另外,足球训练需要一系列器材和设施,不仅仅是足球、护腿板、护膝等基本装备,还需要有一系列的辅助训练器材,在这些方面,常德市第三中学女子足球队仅有一个跟体育高考队共用的小型器材房,大部分时间被体育高考队占用,难以满足要求。
1.3 常德市第三中学初中女子足球队队员教练配备和训练情况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负责者和课程教学的实施者。他们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指明了道路,通过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来加强青少年的身体锻炼,全体学生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成长与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要想校园足球发展好,必须要有爱足球,知足球,懂足球的体育教师。常德市第三中学初中部共有3名体育老师,两男一女。没有足球专业教师。学校在校外另聘了两名足球教练担任学校的足球课教学和足球队训练工作,但学校共有三支足球队,两支男足、一支女足,没有专门教练负责女子足球队训练比赛工作。
现足球队的每周训练总时间为5.5小时,每周四次训练。周二、周五、周六为休息时间,没有安排训练。女子足球队的训练时间是由学校规定的,分别是每周星期一下午第8节课,星期三7-8节课,星期四第8节课和星期日的下午3点-5点两个小时。九年级队员因为面对升学考试,学习任务重,所以每个星期只有周三参加训练。其余时间是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一起训练。训练队内容主要是以基本技术动作为主,在时间相对充裕的情况下,会组织队员进行小型比赛。训练方法主要以比赛训练法为主,占40%;体能训练占15%,技能训练占10%,战术能力训练占25%,其他方法10%。
1.4 常德市第三中学初中女子足球队队员参加比赛情况
竞赛是促进学校足球开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学校足球队实力的重要体现。举办学生足球竞赛,无论是形式还是实际效果,都充分地体现出了教人、育人的特色。学生可以通过比赛了解足球竞技文化,掌握足球技战术。
通过调查三中女子足球队每年可参加1-3场比赛,每个队员参加比赛的情况也不相同。九年级队员入队早,参加训练时间长次数多,所以比赛经验相对丰富。但是由于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学业负担加重,直接导致队员参加比赛的次数减少。现阶段八年级是校足球队的主力军,进过2年的训练,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基础,比赛经验也有一定的积累。七年级的队员刚进队不久,参加的比赛较少,经验不足。所以现阶段主要以学习基础技术知识为主,为后期参加比赛打下基础。
2 常德市第三中学初中女子足球队的影响因素
2.1 学校足球训练场地和配套设施较差,影响训练成效
课余运动训练的开展,必须要有配套的设施做保障。学校对课余训练活动的重视程度,是课余足球训练开展的基本条件。常德市第三中学有一个标准的足球场,供学生活动和训练,但是球场上草皮被踩踏严重,很多地方都已经是黄土,草皮的生长速度跟不上破坏的速度,球场草皮破坏严重。学校可提供足球基本满足上课和训练需求;另外,学校配套辅助足球队训练器材较少,很多器械都是和其余训练队共同使用,难以满足足球队训练要求,影响女子足球队的训练成效。
2.2 女子足球队的选材、训练时间、方式内容以及参加比赛有待进一步优化
女子足球队选材有待进一步科学系统,根据教练员经验进行挑选,难以保证选材的优越性。足球訓练计划是为完成训练任务而预先设计的蓝图,是指导、检查、控制训练工作的依据和法规。训练计划是为足球队员量身定做,以队员的自身特点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分析,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对足球队的整个团队有所帮助,这样可以合理科学安排训练时间,以提高教学、训练课的质量。训练队时间安排,应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训练时间和比赛场次,只有通过比赛才能检验训练,找出差距,不断提高。同时教练员应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因人而异,照顾多全队的发展。
2.3 专业足球教师短缺
教练员既是运动队的管理者,同时又是训练工作的实施者和组织者,他的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以及素质,关系到这个球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球队能否取得比赛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是教练员决定的。一方面是学生的训练刻苦程度,另一方面就是教练的执教能力和经验的丰富程度。常德市第三中学初中部有体育有3名老师,两名女老师一位男老师。但是足球专业的没有。学校的在校外另聘请了两位足球教练。但学校有三支足球队,他们不仅要负责足球队的日常训练,还要负责初一和高一年级的授课,而且每次训练三支队伍同时开展,两支男队人数较多,所以教练的注重点大部分在男队上,女队容易被忽视,得不到较好的指导,所以女队发展较慢,对女子足球队发展很不利。
3 建议与对策
3.1 加强学校管理,加强学生引导
学校领导应重新考量校园足球发展的意义,加大对足球项目的投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足球,发掘足球人才,为培养后备人才助力。首先,学校领导是学校工作开展的指挥者,应制定教学计划,开设足球课,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提高足球教学质量,督促体育教师对校园足球的全面认识,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增加学生参与的时间;开办特色足球文化节,推广校园足球文化体系的建设。加强管理完善学校女子足球长期发展体制。校领导要起带头作用,重视女子足球队的各方面工作,完善发展体制,保证校园女子足球得到更好的发展。加强和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注重对足球场地的修复和保养。加强对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在训练中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
3.2 更加注重选材,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方式内容以及比赛
运动员是球队的主体,运动员的来源决定球队的组建。要拓宽队员来源范围,创建奖励激励机制,创新队员选材途径,以吸引与鼓励女生积极参与足球训练和竞赛。完善女子足球队选材方式,科学选材、系统选材;调整每周训练的训练时间,训练方式内容以及每次的训练时长。避免与文化课的学习起冲突。努力提高学生积极性,多多组织队员参加足球比赛,积累比赛经验。参与体育赛事是运动训练的导向和目标,赛事机会过少会队员的参赛动力,进而影响运动项目的开展。因此,赛事组织者需完善赛事组织管理和赛事机制,增强队员女足赛事的动力。适当增加训练时间和比赛场次。只有通过比赛才能检验训练,找出差距,不断提高。
3.3 加强足球教练员队伍建设
现在学校普遍的现象是教足球课的教师不是足球专业,足球教师缺少,学校就根据现有的体育教师教足球课,这些体育教师自身对足球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在教学过程中示范动作不规范,缺乏专业的指导,影响学生正确掌握足球的知识与技能。这就需要学校聘请的足球教练,针对教授足球课体育教师组织培训,着力提升校园足球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教学实践能力与综合职业素养,服务校园足球教学。
参考文献
[1]田胜利.山东省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2]杨宏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小学女子校园足球开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
[3]靳明,何志林,李建臣,靳勇.中国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整体概况及发展策略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11,01:79-87+96.
[4]梁伟著.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
[5]黄苑玲.女子校园足球长效发展机制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3,(05):52-53.
[6]赵继明.构建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青少年体育,2016,(11):31-32+76.
[7]蒋宏远.新时期体育足球训练的现状及措施探讨[J].运动,2015,(2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