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教学思考
2019-03-18杨志刚陈乃松李松林
杨志刚 陈乃松 李松林
摘要:结合《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多年教学工作,阐述了从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和增强人民教师的使命感等几方面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考。
关键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7-0249-02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门关于水产动物营养原理和水产饲料学的课程,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大类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蛋白质、糖、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能量的营养原理和营养需求量,同时还讲授水产饲料原料的化学组成、分类、成分特性、饲用价值、品质判别、原料标准、配方技术、加工工艺、饲料法规与质量管理等内容。其最终目的则是阐明各类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特性及如何用适宜的饲料满足水产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解决水产动物的营养供给问题。饲料占水产养殖生产成本的50—80%,是水产动物养殖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对现代水产养殖生产和饲料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推动和技术储备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水产动物营养学的理论知识及使用饲料原料设计出科学、实用的高性价比的水产配合饲料产品。为将来的继续学习或就业奠定专业基础。本人自2006年来上海海洋大学任教以后,就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起初是辅助陈乃松教授承担水产养殖专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营养学原理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蛋白质营养和糖类营养等的教学。后面相继承担动物科学专业必修课《动物营养学》、《饲料卫生学》和《饲料行业调查实习》、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研究生课程《分子营养学》、水产养殖专业必修课《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和《饲料产业综合调查》、水生动物医学专业选修课《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和水族科学专业必修课《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部分章节的授课工作,并参加了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的编写工作。在十多年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授课过程遇到很多教学的瓶颈和考验,在周洪琪、陈乃松和成永旭等老教授的悉心帮助和耐心指导及自己的不断努力下逐一攻克并逐渐提升教学质量,对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思索,现总结如下。
一、优化教学内容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优良的教学质量和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教学内容提供的可靠保证,教学内容的优化始终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研室的老师积极参与麦康森院士修订主编的新版《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材的编写,以新版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并结合水产养殖的新发展和饲料行业的新特色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在总结水族科学专业“水产动物营养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研室的老师们广泛查阅国内外观赏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相关文献,集体编著教材《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该教材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有关观赏水族動物着色的内容,并在饲料原料、饲料加工等方面突出了与普通水产饲料的不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鲜明水族科学特色。在不同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水产养殖、动物科学、水族科学专业、水生动物医学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在注重“动物营养学”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以“动物营养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讲述为主,结合专业特色,特别强调“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在水产养殖、动物科学、水族科学或水生动物医学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使学生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课堂教学学时压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充分利用使得课堂信息量巨增。因此,我们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在整体把握“动物营养学”教材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教材中某些内容进行取舍、扩充、合并或转移,优化教学内容,制定适合各专业特色的教学大纲。对水产养殖专业,突出鱼、虾、蟹等养殖动物相关内容的讲解并增加授课学时至48学时,以便对重点、难点内容,在学时安排上给予充足保障;对水族专业,也增加授课学时至48学时且应用实例尽可能选择观赏鱼、观赏龟或观赏虾等观赏动物;对于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增加了营养与水产动物健康章节的授课时间,在营养学原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强调了营养缺乏症和营养过剩产生的营养代谢疾病的典型缺乏症和应对的营养预防干预措施;对动物科学专业,合并“水产动物营养学”内容到“动物营养学”一门课中,增加授课学时至48学时,在教学大纲的设置中,对与动物科学后续课程及养殖生产实践联系又不十分紧密的内容予以删减,突出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做到“精、简、少”。由于“配合饲料”和“饲料加工工艺”这两部分内容对于营养与饲料方向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特别重要,在“动物营养学”授课中不再讲述这些内容,而把他们分别开设为2门独立的课;对于水产养殖和水族科学专业,这两部分内容仍然保留在“动物营养学”的授课内容中,且结合各自行业特色作重点讲述,以适应饲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水产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
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能力的培养一般是通过参加生产实践或科学实验来实现。《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水产养殖、水族科学和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该课程仅设置有理论课,没有实验课时安排。为了使《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本理论和生产实践有效结合,我们拟把这3个专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授课安排在短学期实习的两头。即讲授完“动物营养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后,同学们去生产单位参加短学期实习,实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结合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动物营养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实习结束后,我们接着再讲授“动物营养学”基本原理在养殖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同学们带着实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来听课,授课效果和质量明显提高。对于水产养殖专业营养与饲料方向的学生,“饲料分析和检测”是必须掌握的实用技能,为此,我们单独开设这门实验课程。并且在安排实验时,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数目。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综合性实验项目,往往包含课程中多个章节知识的贯穿与联系,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会自学,会利用信息,善于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达到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的作用,且较高难度的实验项目更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和成功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了适应饲料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我们拟在常规饲料分析检测的基本实验基础上,分批次开设氨基酸分析、气相或液相维生素和脂肪酸分析、微量元素的原子吸收分析、电泳和层析等实验项目。结合学校优秀本科生提前进实验室和创新项目等,我们还充分利用各任课老师实验室的条件,让部分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大二甚至大一就参与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性实验设计和选择性开展有关实验,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们对营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必须增强人民教师的使命感
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上好每节课,但如果要上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却不是那么简单。特别对于我而言,由于缺乏在水产养殖基地或饲料生产单位长期实践的经历,在教学中难免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如按照营养学原则和方法设计的饲料配方,在实际生产中因缺乏某种原料或生产成本过高而没有应用价值。为了授课内容能与时俱进,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水产养殖和饲料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及时追踪和了解国外动物营养和饲料研究的新进展,及时更新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基本理论的讲解,又关注近期的生产实践及国外最新研究进展与课本内容的有机融合。牢记一个教师的圣神使命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上好每节课,十年如一日地精心备课和悉心授课,千方百计地不断提升自我的授课水平,争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全力以赴为上海海洋大学双一流高校的建设贡献自己菲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