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沟通在门诊就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3-18杨文娟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理沟通应用效果患者

杨文娟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就诊患者中实行心理沟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治疗的86例患者,将所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实行心理沟通,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门诊就诊患者实行心理沟通,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沟通;门诊就诊;患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029-01

门诊是整个医院的窗口,是接触患者的第一线。患者在长时间等待情况下会有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这就对门诊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将对患者的心理情绪造成直接影响。有相关报道指出[1],对于门诊就诊患者实行心理沟通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为此,本文探讨门诊就诊患者中实行心理沟通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治疗的86例患者,将所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23-57岁,平均年龄(40.45±5.2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24-58岁,平均年龄(40.36±5.64)岁;排除精神异常不能配合者,两组一般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行心理沟通:(1)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使用不同言语,向患者讲解就诊注意事项,今日出诊医生及就诊顺序。为患者创造优良就医环境,提高就诊效率。(2)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多询问患者感受,对不能行走患者提供轮椅。对于插队患者,应具体了解插队原因,给予充分解释,避免患者与患者之间发生纠纷。(3)态度和蔼,主动接待患者,对于眼神慌张患者,应主动上前询问患者有无需要帮忙处,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好感。(4)患者在就诊时做到,一护一医,保持诊室有条不乱,医生在进行检查时,应提前告知患者检查时间、检查目的,缓解患者焦虑感。女性患者在检查时,可同意家属陪伴,减轻患者娇羞感。(5)就诊后,热情送别患者,主动告知出口所在,始终保持微笑,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维持门诊室秩序,为患者解答相关问题。

1.3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满意度调查表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评分,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分,满意:81-89分,不满意:≤80分。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人数×100%[2];对比两组心理状况,采用国际公认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状况评分[3],SDS、SAS分界值分别为53、50分,评分越高表示病人抑郁和焦虑感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护理满意度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为86.05%,两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心理状况

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门诊护理人员是最先接触到患者,门诊处患者不仅需要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洞察力,主动为患者排忧解难。才能够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医院整体水平,使医院上升至一个新的阶梯。

有相关报道指出[4],常规护理在应用后,存在局限,不能够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实行心理沟通后,效果显著,从多个方面共同干预,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在前来就诊时,评估患者自身情况,使用最佳言语向患者讲解就诊时相关问题,使整个就诊过程顺利进行;主动接待患者,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患者,为患者解决问题,有效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保持一医一护,护理人员解释医生检查目的,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焦虑感;患者在就诊后,热情送别患者,主动讲解出口位置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满意度[5]。本文研究证实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果表明实行心理沟通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本文研究表明门诊患者中实行心理沟通,显著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值得今后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门诊患者实行心理沟通,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今后首选护理干预方案。

参考文献

[1]田云波.妇科门诊病人心理状态及临床护理对策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12):53-54.

[2]麦伟娟,冯秀群,关结芳.人文关怀护理在门診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4):2327-2329.

[3]孙利静,韩雪,姜振华.TEACH-BACK沟通模式在不孕症门诊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6):75-77.

[4]卢新丰.治疗性沟通在门诊小切口腋臭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9):1085-1086.

[5]陈小芸.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注射室的运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6):161,164.

猜你喜欢

心理沟通应用效果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