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现状的微课需求分析

2019-03-18黄玉霞

考试周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微课

摘 要: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调查分析得出现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以下现象:(1)课时设置不足,学生自主探究不易落实;(2)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单一;(3)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大;(4)教师机械性重复教学,教学热情消退。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论证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中具有必要性,最后从信息技术课程特点、课堂环境、教师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证了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微课;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需求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MOOC等在全球的迅速走红,特别是可汗学院的举世成功,使得人们对短小精炼、碎片化的学习有了更多的需求,因此具有短小精悍、知识点共享、辅助教学等功能的微课也应运而生。

社会信息化、数字化高速发展,对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信息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需求分析便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二、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在教学实践研究及与其他信息技术教师交流过程中,发现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还是存在问题的,因此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如下归纳总结:

(一) 课时设置不足,学生自主探究不易落实

现今大部分中学的信息技术课一般为一周1课时,其中还要扣除考试、节假日、主课教师占用的时间等,一学期基本不足15课时,所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实际教学时间并不充裕。

信息技术是一门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建构,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教师既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然而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冲突,使得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也正因为如此,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接受并消化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并不容易,造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學效果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教学时间不足,课上教师基本采用讲、演、练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演有时可能会占据大量的时间,导致课上没有充裕的时间让师生间进行深入的互动,生生间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进行小组协作学习、讨论。在一定程度上,这使得学生的思维空间无法得到充分开放,抑制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信息技术学科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属于副科,因而增加课时很难实现。课时设置的不足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也使得信息技术课堂较为呆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得不到充分的落实。因此信息技术课时不足这一问题亟须解决。

解决措施:耗时较少、满足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的优质的、系统化的、且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课所需要的。这类型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在课上不仅能够极大程度地缩短讲授时间,而且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使得信息技术课上有足够多的时间让师生与生生间能进行有效沟通。

(二) 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单一

信息技术学科紧跟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科教学资源也应以最快的速度紧跟时代的脚步更新。而如今信息技术教师真正能够使用的教学资源并不多,多为图片、教材教辅上的相关内容,且具有针对性的动画视频类的教学资源较少。现有的教学资源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需求,从而导致教学枯燥无味。

解决措施:信息技术课需要动画、视频类的,能够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兴趣的,并且满足教学需求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课堂作用,促进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以及丰富性。

(三) 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大

由于学生个体上存在着家庭条件、生活环境、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起点不齐。并且现在大部分初中的生源基本是划片区进入学校,他们在小学阶段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情况不同,所以学生间的学习起点有很大差异,在理论知识或者实践操作能力等各方面也存在不同的差异。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既要顾及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顾及个体差异,这对教师教学而言是个相当大的挑战。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师生比基本上都是在1:40到1:50间,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能同时兼顾五到八名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五花八门,尤其在操作课上。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也是分身乏术。这样日积月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部分学生特别是课堂上较为羞涩的学生,就会出现学习跟不上节奏等问题。

解决措施:信息技术课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及教学内容开发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可以按需选择资源,自定学习步调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从而缩小班级学生个体间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

(四) 教师机械性重复教学,教学热情消退

大部分学校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周课时要求一般为十几节,而班周节次一般只有一到两节,这意味着多数信息技术教师任课班级基本在五个以上。也就是说,一周中,同一节课,教师需重复讲授多次。在这样的重复教学中,教师的耐心经受着极大的考验,教学激情逐步消退,课程安排在较后的班级的教师教学质量明显会大打折扣。

解决措施:信息技术课需要能够减轻教师重复劳动,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记录教师精彩教学过程的教学资源,来提升教师的上课效率,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微课需求分析

针对上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我们不难看出微课这一教学资源是满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需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应用微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微课的特点主要有:内容短小精悍、教学目标指向性明确、应用方式灵活。相较于传统课堂而言,微课短小精悍的内容更符合初中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其精炼的教学内容使其教学目标指向性更为明确。

作为学习资源而言,初中的学生对动画类的学习资源更为感兴趣。同时微课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与其他学习资源相比,更有利于学习者在这短小的时间内保持注意力并且高效地进行知识构建,在达成微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微小的进步,进而实现大进步,从而促进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中,使得学习者可按需选择学习内容,自定学习步调,通过这些碎片化的学习资源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习体系,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缩小班级學生个体间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因而信息技术课程急需微课这样的学习资源。

作为教学资源而言,微课使得教学资源表现形式不再单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明确的教学目标满足了教师的教学需求,其应用方式的灵活性使得教学模式更具有多样性与丰富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及分层次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师将其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同时,其准确到位的知识阐释避免了教师课上因失误带来的时间浪费。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辅助教学上,能够有效解决课堂上重复性的学生遇到的基础问题,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微课这样的教学资源来有效改善教学现状。

(二) 应用微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微课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存在必要性,同时还存在可行性。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

信息技术学科更多的是强调学生通过获取不同的资源,自主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构建。微课资源在信息技术课上大量的使用,正好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这一教学理念,也为学生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提供了资源帮助。

2. 网络化的课堂环境利于微课的实施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是在网络教室中进行,学生基本为人手一台电脑,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为传递与使用微课的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平台,使用微课时,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自行操作控制微课视频。

3. 信息技术教师在微课制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微课教学所涉及的制作PPT、录屏、视频后期剪辑制作以及应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等方面,这些相对其他学科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教师更具优势。因而,不论是制作还是使用微课,对信息教师都几乎没有技术屏障。

4. 微课促进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

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使得信息技术课堂的学生多层次且具有多样性与片面性。微课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开发,这样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观看层次较低的教学视频,也可以通过重复观看理解掌握知识。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就可以选择高层次的、复杂的任务去完成,从而实现异步教学,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四、 总结

总而言之,微课以其精练、高效、灵活的教学特点不仅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也满足了教学者的教学需求,适应了现今学习型社会的“微时代”数字化学习的新趋势,因此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是急需“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来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信息技术课堂结构。

参考文献:

[1]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7).

作者简介:

黄玉霞,福建省宁德市,霞浦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