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
2019-03-18王安
徐玉元 刘赟
摘 要:数学是全世界都重视的学科,教师们也花费了很多精力研究数学教学。根据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将教学生活化是对学生们身心发展更有利的教学办法。生活化数学教学会让初中学生构建知识时更加直观和快速。教师需要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改善数学教学观念,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情景教学;知识应用
一、 引言
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精彩。实施生活化教学对教师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对其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都有较高要求,探索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成为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 背景分析
我国历来重视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也是教师多年来一直探索的课题。学生们经历了小升初之后,有了基本的数学素养,有了数字和单位概念,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图形和方程初步了解。步入初中,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逻辑性更强,对于数学学习是十分有利的,然而数学的计算以及理解过程是逐渐变难的,一味地接受知识容易让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成了中学数学教师最大的任务。教师需要在新课引入时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改善数学教学观念,解决问题时抽象知识实体化,课后引导学生简单应用数学知识。
三、 策略及方法
初中数学人教版在第一章引入了负数的概念,着重用一章整合了“数”的概念,将小学学过的有理数、无理数等复习扎实,之后引入绝对值和倒数概念。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对于数学而言更是如此。教材上以温度等为例为学生们打开新概念的“大门”,这种以生活实例引入的新课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被动听讲变成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其他章节中贯彻这种生活化教学,教学效果也会比之前更加容易理解。
(一) 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和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较为复杂,是由入门转向深刻的一个转折点。“万事开头难”,对于教师来说,新课引入是极其重要的。本着科学化,简洁化,关联化的原则,教师运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比如“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教材上引用雕塑比例和篮球赛的分配问题引入。教师可以用更加生活化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计算。如此,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再像传统数学应用题一样枯燥乏味。
(二) 改善数学教学观念
以往教师们把课堂与生活完全分开,认为课堂是严肃的,学生们作为“听众”听明白知识就算是成功的教学。但是当学生们的经验越发丰富,生活常识越来越多时,他们的好奇心便促使他们探索新知识。教师基于此时的学生状态,可以选择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将课堂生活化。正如大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化教育,现今的社会发展不要求学生们耕作和做工,但是不妨碍教师在生活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们知识。前提就是需要教师首先转换教学观念,并且充分备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将自己想象成学生,重新“学习”知识,打破已经有的思维定势。其次,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有关数学史和生活常识的学习应该充分贯彻“终身学习”。实施生活化教学对教师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对其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都有高要求,探索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成为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将生活化的知识教给学生也成了必备能力。
(三) 抽象知识实体化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知识比较抽象难懂,需要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来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一部分是三角形及其定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证明定理时往往不得其法。如此抽象的知识教师要将其逐个击破,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们在身边找到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三角形全等。几乎全部的学生在这种情境下,都能回答出“形状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是全等的”。再引导学生手工制作与身边三角形全等的纸质三角形。询问制作过程,学生们将确定角和边的方式回答出来,这样为定理的学习做铺垫,学生更加能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变成知识的构建者。再例如更加抽象的实数运算,字母运算是基础知识部分,但是它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观念,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引导学生将这部分知识变成自己构建的知识。
(四) 简单应用数學知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它们最终会运用到生活中去。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在这一时期飞速发展,也是好奇心强的时候,数学教师不应将学生“困在”习题和考试中,要逐步引导学生灵活利用知识,将学生思维中“学数学就是算算术”的错误观念剔除。例如,建立数学社团,积木社团,建模社团等,学生们在社团中逐渐明白数学领域的广度。其次,教师组织数学知识竞赛等,不再是传统的“奥数”,而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改造建筑或者根据生活问题自命题给其他学生提问等活动。还可以请数学专业或者从事数学工作的家长为孩子们讲解数学的具体应用。使得数学不再是学生们心中“高高在上”的难题,而是可以解决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好帮手。
四、 结束语
数学学习过程是充满挑战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充满挑战。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小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要转变观念。学校和家长也应具备全局观念,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也许不如传统课堂般高效,但是它对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提升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李菊英.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精彩[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9):42-43.
[2]易逢春,刘爱民.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精彩[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6):51.
[3]任凌珂.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精彩[J].新课程(中学),2017(5):18.
[4]欧阳加亮.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精彩[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85.
作者简介:徐玉元,刘赟,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赛什斯镇古城初级中学。
摘 要:高中物理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这也使得很多高中生会觉得物理难学。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高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现实情况,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并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物理知识,从而全面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有效性
一、 前言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法,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探索、交流,从而实现进步。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同时还需要指引学生善于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进行探索,并尝试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实践中,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二、 高中生物理学习效率低的原因
与初中物理知识相比较,高中物理知识的深度、广度更高,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也很高,这就使得很多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感觉十分困难,有的知识不管怎么学都学不会,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很低,无法获得好的学习效果,而造成高中生物理知识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1)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不高,由于学生感觉物理知识很难学,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丧失了物理知识学习热情。(2)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现象都比较复杂,同时有很多内容十分抽象,如对速度进行描述时,涉及平均速度、加减速度等知识,都学生的抽象思维、动态思维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类比推理、演绎能力。(3)在当前的物理教材中,涉及的物理内容都倾向于理想化的物理世界,其不管是物理学基础知识,还是相关方法,大多是理想化的状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异,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三、 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 创建探究性教学活动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很多学生受自身思维的限制,在学习中难以对各个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如果教師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指引,就会极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中物理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综合水平,构建相对应的探究性教学场所,使得学生可以在探究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超重与失重》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这样一个探究性的学习情境:教师用一张纸带拉着钩码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思考“纸带刚开始可以承受钩码的重力,但是在向上拉的过程中却断了,这是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小实验,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思考,通过探究,学生会逐步理解超重、失重的知识,接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于超重,有哪些现象属于失重,引导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入手,分析、思考超重及失重现象,这样学生就会对这部分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会感受到物理知识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
(二) 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由于高中物理有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中物理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感悟物理知识,并且尝试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将一些生活现象展示出来,如汽车刹车,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汽车刹车的时候,行驶的汽车会停下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就会引出摩擦力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这样的生活化小实验:准备两个木板,一个表面光滑,另一个表面粗糙,然后教师利用纸盒制作一个小车,将两个模板斜靠在墙上,保持高度相同,将小车放在两个木板的顶端,分别记录两个小车从木板上滑下来的时间,并比较两个小车的下滑速度。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索,学生就会明显地观察到小车从光滑木板上滑下的速度要快于粗糙木板上的速度。学生经过实验观察、思考,就会非常直观地感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加深了对摩擦力的感知。
(三) 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新课程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保证各组学生都可以高效率地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重力势能》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可以学会重力势能的计算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如下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放在A点,小球静止下落至B点,在此过程中小球重力做功是多少?重力势能是否出现变化?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就会得出WG=mgh=mgh1-mgh2,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一下重力势能是用什么表示的,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就会总结出重力势能的定义式:Ep=mgh,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四)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对于高中物理,有很多内容都比较枯燥、抽象,对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具有极高的难度,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高中物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上,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可以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入的感知。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左右手定则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线圈的导线缠绕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根据多媒体视频来感受左右手定则。结合视频观看、演示,学生就会更好地感受这部分知识,同时多媒体的应用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对于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发展有很大帮助。
此外,由于高中生本身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在学习知识时难免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实际中,高中物理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保证每个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收获到知识,以此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就需要积极地创新自身教学观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在生活中探索物理知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践生活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元素的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141-142.
[2]彭厚贵.生活化实践视角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3):115.
[3]赵正泽.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2):62.
[4]晋太明.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6,34(8):77-78.
[5]王雪山.浅析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思考[J].新课程(中),2016(1):144.
[6]梁国柱.新课改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6(13):165.
作者简介:王安,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泉港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