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知识教学策略促进学科素养形成
2019-03-18林鸿杰
摘 要:对于隐性知识的挖掘可以从课本入手,也可以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或具体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挖掘,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也可以在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达到对学生“学以致用”理念的隐性教育。隐性知识的挖掘工作要有针对性,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达到精准化。隐性知识的教学可以来源于生活,隐性知识的探究可以来源于课本,隐性知识的开发可以来源于学科名家,隐性知识的拓展可以来源于学科历史。多维度地对隐性知识挖掘,多种教学措施有机结合,运用最新、最适合的学科理念,把知识以更适于学生掌握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达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隐性知识;学科素养;教学策略
隐性知识是指隐蔽在教材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在以考查能力为主的今天,“隐性知识”挖掘程度的深浅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understanding),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重组经验,以期达到对它的理智的控制的能力。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不仅隐含在个人经验中,而且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
具体的隐性知识可以是书本中由于知识结构的原因而没有叙述的内容,也可以是限于篇幅未在课本中直接进行阐述的内容,或以课本内容作为基点所涉及的外延性或拓展性的内容,也可以是与书本知识内容相联系的牵涉到的生活的具体事例或具体情境。
对于隐性知识的挖掘可以从课本入手,也可以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或具体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挖掘,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也可以在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达到对学生“学以致用”理念的隐性教育。
隐性知识的挖掘工作要有针对性,这样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达到精准化。对于隐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的安排与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隐性知识的教学可以来源于生活
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有所思考。俗话说,美一直都在,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知识也是一直隐藏在我们身边,只是缺少一颗探究知识的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生活中一些熟视无睹的现象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充分挖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课本知识加以运用,换一种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曾经以生活中的加油站作为隐性知识的挖掘点,结合学科知识,整理出适合在课堂内学习的内容,达到了生活与课本的有机结合。
例题:化学来源于生活,而且服务于生活。我们日常所见的加油站,都是由几根支撑柱、一个顶棚组成的建筑结构。初三年的同学们都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你们知道加油站为什么都是这样的建筑样式吗?其实这里涉及了许多的化学知识。
(1)加油站中的汽油和柴油都是石油的加工产品,它们都是石油利用所含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分馏而来,所以石油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已知石油在内燃机燃烧后的成分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则可以推知石油的主要成分含 元素。
(2)我们经过加油站,可以闻到较为强烈的刺鼻性气味,由此可知汽油具有较强的 ,这个性质的微观解释是 。
加油站都有张贴严禁烟火或禁止使用手机的标志,是因为汽油具有 ,如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所以加油站就建成开放式,以加强空气的流通。
(3)如果我们的衣服不小心沾上油污或菜渍,可以先用少量汽油搓洗,这是因为汽油可以 (选填“溶解”或“乳化”,下同)油污,然后再用洗洁精或洗衣粉加水泡洗,这个过程是 。
(4)汽油的标号与辛烷的燃烧热量值有关。辛烷C8H18在空氣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辛烷不完全燃烧,还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辛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每个辛烷分子中共含 个原子,57克的辛烷中共含有 克碳元素,若其完全燃烧,可以生成 克二氧化碳。
二、 隐性知识的探究可以来源于课本
学会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因为学习阶段的不同或限于大纲的要求,有些知识点的叙述也有阶段性或片面性。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部分知识其实既是承接以前的内容,也是启下于下阶段的学习内容。
初中化学只是一学年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新的课程。新代表着大家的出发点一样,但过程并不尽相同。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前期的知识积累,也需要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努力与拓展,特别是就学科来说,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还仰仗于初中的化学知识积累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以及化学思维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原子的电子核外排布的课程内容时,就可以稍加延伸:相同电子层数的原子处于同一周期,但最外层的电子数的变化又涉及化学性质的不同;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处于同一族,但电子层数的不同又涉及化学性质的不同。
这些内容的顺势讲解,在课程内容的讲解不会太突兀,但又是课本内容编排上没有的,却对今后的化学学习以及思维的开拓很有好处。
三、 隐性知识的开发可以来源于学科名家
学生时代,处于生理与心理的成长期。在这过程中,随着学生心理方面的不断成长,避免不了对前辈科学家们产生崇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就学科本身对本学科的一些学科名家加以介绍,引导学生们进行了解,学习学科名家的探究精神、学习习惯,以及学科名家们的著名观点与课本内容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思维支点。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来。在学生们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把相关知识与学科名家有机结合起来,
让知识的运用更上一层楼。
例如,沈括,北宋时期我国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其代表作《梦溪笔谈》中就曾经提到用石油炭黑制墨,所制得的墨在光泽及亮度方面都很理想,并命名为延川石液,产品也广受使用者好评,他也在这个生产过程中获得了不菲的财富。
学科名家的身上有学习方法的借鉴,是知识点的综合体,也是学生成长的引导方向,更是学科知识成就的典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人生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也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正确的引导,有可以借鉴的范本。
四、 隐性知识的拓展可以来源于学科历史
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代一代的学科研究专家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不断累积而成的,这个过程甚至是不断修正、不断勘误的过程。而在现成的课本上是没有这方面的体现,只是最终结果的呈现。
我们需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把隐藏于正确知识点背后的相关学科历史发展让学生们有所了解,感受某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从而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探究,从中得到借鉴,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加强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为学科素养的提高添加一砖一瓦,经过在数量上的积累达到本质上的飞跃。
五、 结语
多维度地对隐性知识挖掘,多种教学措施有机结合,学科教学策略的实施也应与时俱进,运用最新、最适合的学科理念,把知识以更适于学生掌握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达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其实也可以达成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作者简介:林鸿杰,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崇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