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对策探析
2019-03-18杨飞扬
杨飞扬
【摘 要】目的:紧紧围绕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解决对策展开深入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收集的300份血液标本,并以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研究与分析。结果:在300份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24%,血凝固、送检不及时、血液标本量不足、血液采集不规范以及采血材料的非合理应用所致的不合格率各占33.50%、24.13%、21.21%、14.03%、15.15%。结论:在血液标本检验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整体合格率降低,各医院应实际检验误差相结合,从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科室中每一检验员角度出发,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改进措施,促使血液标本检测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3--02
随着国内医疗技术和医疗环境的不断提升与改善,国家整体医疗服务水平逐渐赶上来,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作为一种一种常见的血液功能检验,其检验的合格与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尽管国内在血液标准检验方面已取得初步成绩,但误差性检验仍不在少数。因此,我院为进一步确保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提取院内血液标本500份展开一系列研究,并对前期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收集的300份血液标本,并以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概率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其中,男性血液标本150份,年龄主要集中在17~71岁,平均年龄为(44±3.4)岁,女性150份,年龄介于18~73岁之间,平均年龄(45.5±4.9)岁,统一运用细胞学检查方法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检查。
1.2 方法
①此次实验研究过程中所需血液标准,均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进行收集,通过专业护工送至血液林场检验科室。②血液标本交由专业检验员后,由其对临床医生所开具的具体检查内容及项目进行仔细查看,根据检查所制定内容以及血液标本外观,判断血液采集时间,通过具体检测与分析途径,仔细核对血液标本临床检验标准,并就血液标本的合格情况进行仔细核对,如,凝血情况、溶血情况、血液标本量不正确以及错误性将抗凝剂的应用;③一旦发现有不合格血液标本,应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建档等级,对导致其不合格的原因以及分类明细进行详细标注;④专业检验员退回所收取不合格血液标本,由护士进行二次血液标本采集与检验;⑤本次研究结束后,将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于血液标本及格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计量资料分别采用表、t表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300份血液标本检验过程中,整体不合格率位24%,造成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愿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采集因素、送检因素、检测因素、自身因素,其中,血凝固、送检不及时、血液标本量不足、血液采集不规范以及采血材料的非合理应用所致的不合格率各占33.50%、24.13%、21.21%、14.03%、15.15%。详见表1:
3 讨论
3.1 不合格原因
(1)标本凝固。血液检验标准的凝固是导致临床检验不合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由于检验人员缺乏对检验时间的有效掌握,从而形成了对血液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及有效性的广泛影响;(2)采血过程不规范。在血液实际采集过程中,护士人员未能严格按照相关采血标准及步骤进行操作,增加了溶血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此外,未能摇匀血液标本也是造成此类问题的一大原因。(3)标本量不足。血液标本临床检验过程中对标本树立数量有着一定要求,如果标本初期采集数量不足,需进行二次采集时将加深将对患者影响;(4)送检不及时。因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将检验标本送至检验科,导致无法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检验,影响医生对患者疾病的及时诊断。
3.2 解决对策
(1)作为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护士人员应在标本采集前详细了解检验具体项目内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通过与医生的积极沟通与交流,掌握患者基本资料,特别是女性患者应尽量规避生理期。此外,护士应尝试站在患者角度进行思考,與患者开展深度交流,向被检验人员普及采血前的相关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用;禁食等等;(2)定期对采血所需医疗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采血前对患者空腹情况进行核对,保证采血量的充足性,并通过轻微摇晃动作,使抗凝剂和标本处于混合状态;(3)采集标本之后需立刻送到检验科,避免血液长时间滞留,整个运输的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动作轻缓,同时给予一定的遮光保存。(4)临床检验科室在接收到相关标本后,应按照具体类别进行检测,对标本的具体储存时间与条件进行有效明确,在标本保存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操作动作的轻柔性,有效降低溶血问题的发生几率。此外,进一步强化血液检测仪器的保养工作,对完成检测工作的仪器及时进行清晰,并加强对检验人员操作实践的指导与规范。
综上所述,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过程中,应逐步实现对相关质量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确保临床检验科室内检验员对相关基础检验知识的运用能力,促使检验科室内各员工综合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度的全面提升,最大限度的降低临床检验不合格现象的发生几率,全面推进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合格准确性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杨毅.临床血液标本常规检验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5(09):143-145.
孟萌,朱蕾,王丽芹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临床血液标本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4):270-272.
孟宇萌.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4(01):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