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寄宿生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策略探究

2019-03-18王国强

考试周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养成策略寄宿生

摘 要:什么是习惯呢?习惯就是一个人在长期生活中养成的、无法轻易改变的行为倾向。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思想主导的,而习惯就是具体化的行为。一个人拥有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因此才有“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虽然这句话有点绝对,但是也不无道理,好的习惯能让人受益终生。那么,如何帮助小学寄宿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这就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寄宿生;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策略

一、 引言

小学是学生走出家庭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形成道德观念和基本生活技能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需要学习各种知识,了解科学文化,并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记忆力和模仿力都很强,而且对万事万物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学校和家庭要注重培养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树立独立人格的开始,更是作为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项基本能力。一种良好的习惯能够起到良好的迁移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生活上、学习上和工作上,能够让学生成为一个办事认真、讲究文明的人。

二、 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生活能力是人们能够独立生存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生存能力和交往能力等等,要想帮助小学生培养生活能力,应该首先让他们做好生活劳动、生活知识和生活综合能力的准备,让他们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一) 寄宿制生活教育

学生在家里大多是由家人操心日常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是真实的写照,到了寄宿制学校以后大部分事情都要自己料理,经历了三四年寄宿生活以后,学生就会逐渐学会独立生活,未来参与生产劳动也不会觉得太过困难。在寄宿制学校中,几千名师生一起生活学习,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学校可以多多举办寝室小集体和班级小活动,通过多种交往形式,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培养他们的集体概念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 师长以身作则

寄宿制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所以生活老师就成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学校应制定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计划,并安排专人负责计划实施。通过集体活动来宣传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的益处,并定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检查学生生活能力的掌握情况。同时,这类活动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与优秀学生的差距,这种榜样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学生为了能够赶上其他同学就会更加认真地学习生活技能。另外,教师作为学生接触最多的长者,他们的言行对学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行为应表现出教育性,比如说学生在值日的时候,教师可以一边指导一边示范,和他们一起完成值日工作。如果在路上看到垃圾,教师可以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讲桌乱了动手整理干净整洁,学生看到以后就会受到启发,然后检查自己的课桌是否干净整洁,在这种无声的教育下,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三) 开展寝室评比活动

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住宿环境,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宿舍评比活动,让学生自己装扮美化宿舍,不用过于注重美化效果,而是让学生体验自己劳动的感觉,为集体荣誉共同努力的过程,让他们在辛苦的劳动中获得成就感。

三、 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可以彰显学生的文明程度,还影响到学校的校风。有些学校地处偏远地区,学生的卫生意识比较淡薄,日常习惯非常不好,所以在卫生方面更需加强教育。

(一) 完善卫生设施

良好的卫生环境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可以在教室和校园的每个角落设置适当距离的垃圾桶,督促学生养成让垃圾入桶的习惯,为创建干净整洁的校园作出一点贡献。

(二) 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校园广播、课间操和集会等途径,并结合近期发生的因卫生问题染病的例子,大力宣传讲究卫生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重视个人卫生问题。

(三) 寓教育于活动中

1. 开展以卫生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将个人卫生与美化学校联系起来,通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完善。2. 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活动。通過举办评比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卫生意识落实到卫生行为上。3. 建立监督机制。学校应针对卫生情况建立监督机制,设立监督员,让其负责整个学校的卫生和包干区检查工作,将每天的检查情况记录在册,利用较为强制的手段要求学生讲究卫生,后续再让学生逐渐成为校园环境管理的主体。4. 开展个人卫生检查。由负责卫生工作的老师和各班劳动委员组成检查组,对每个班级的宿舍进行检查,检查落实到每个床铺上,检查结果记入日常行为规范计分表上,学生的卫生情况直接关乎奖学金评比和班主任津贴,每个班级的不规范行为统计后进行评比,排名最后的班级将无缘奖学金竞选。通过适当的惩罚措施,可以更好地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学校加强校园建设,优化校园环境,为小学寄宿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良好的学习条件。同时,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教育、督促引导,增强学生对生活卫生习惯的认知,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规范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紫剑.浅谈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卫生习惯培养[J].创新教育,2016,21(5):161-162.

[2]委浩强.小学寄宿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探究[J].2015,24(8):367-368.

[3]赵江珍.农村寄宿制小学养成教育初探[J].科研视窗·教育管理,2015,14(7):28-29.

作者简介:王国强,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南关小学。

猜你喜欢

养成策略寄宿生
农村寄宿生有效管理对策分析
指导中学寄宿生正确开展人际交往的有效策略
初中寄宿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疏导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农村中学寄宿生课外时间管理初探
自在活动 乐在分享
优化幼儿午睡管理的实践研究
阅读视角下理工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策略
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生卫生习惯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