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的复习效率

2019-03-18邱志强

考试周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复习初中化学效率

摘 要:化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复习中利用实验、例题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再编制不同类型的习题对知识进行有效强化。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效率

化学复习课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相对于化学新授课的探索发现和化学练习课的巩固应用,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总结、深化、提升的关键作用。化学学科同学们是到初三年级才开始接触的,既是起始,又面临着毕业升学。也就说一方面同学们刚刚入门,对于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对学习还处于摸索阶段;另一方面则是要求他们在短时间之内要把知识尽快掌握,以适应升学考试。如何让同学们在复习中不会感到“枯燥”“没意思”,在新课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复习,使知识得到有效的整合、提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结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近年来的中考要求,以“酸碱盐的性质”单元复习教学为例,对初中化学如何上好复习课,进行了探索:

一、 激发兴趣,实验情景创设复习情景

复习课的实验情景创设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的实验简单地重做一遍,应是以实验为载体,挖掘其蕴含的知识生长点,促进学生向高阶思维迈进,进行二次学习与提升,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形成化学观念,建构化学方法。在酸碱盐的复习中,我们就在教学中先创设实验情景,引导同学们从新课的实验现象的“记忆印象”向对知识“豁然开朗”的学习感受上来。在复习酸碱盐知识时,先在A、B两根试管中分别装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要求同学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区别出这两种溶液,在老师审核后,自行验证其实验方案,出现实验方案有以下几种情况:

方案一:分别向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方案二:分别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方案三:分别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方案四:分别向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方案五:分别向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同学们不难得出自己方案的正确与否。而且有了实验现象的直观体验,对于之前一些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深入。如,碳酸钠是一种“碱性盐”,这一知识虽然老师会反复强调,但是到了真正解题时,仍然会有不少同学在区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时使用了酚酞试液,而在复习课中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实验得出结论,相信这比老师单纯地强调理论效果会好很多。然后在同学们的方案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提升,如这些方案提出的依据是什么;方案五明明从原理上有区别,为什么不可行,应该如何改进。实验情景创设的复习情景,不仅对于知识能力是一种提升,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对原有的一些错误进行纠正,促进学生向高阶思维迈进。

二、 积极引导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树”

复习课就是对于原来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回顾,在回顾原有知识的同时争取对知识进行升华。同学们在听课过程中对于酸碱盐的性质都停留在实验现象的表象上了,课本上也没有给出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系统归纳,再加上经常出现任课老师一味地赶进度,导致了学生对酸碱盐的性质掌握较差。在复习时可以通过引导同学们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树”,进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这样有利于同学们把松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笔者在多年教学中整理总结了以下知识体系供同学们参考,以期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通过这样的知识体系,以点带面,以面深化对点的理解、有利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将学生带离题海战的怪圈,提高复习效率。

三、 注重例题的导向作用

在同学们能够自行建构好知识体系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而在练习前设计一道好的例题进行讲解,会让你的复习事半功倍。一道好的例题能起到示范解题方法、探究学习方法、贯通知识,归纳方法,熟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等作用。若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学科的界限,在知识网络交汇点上设计例题,就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主动地进行归纳和整理,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酸碱盐的性质”单元复习教学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工业生产、人类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请你用C、H、O、Na、Cl、Ca六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重复使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1)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 ;

(2) 少量存在于人体胃液中,可帮助消化的物质是 ;

(3) 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

(4) 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是 。

本题乍一看是检测同学们对于酸碱盐的用途的掌握情况的习题,在同学完成本题后,马上补充以下问题:

(1) 如果一个人胃酸过多,需要多食用哪些食物?

(2) 有人提出可以多吃面条(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面”),他说得有道理吗?反应原理是什么?

(3) 能否用氢氧化钙?为什么?氢氧化钙除了改良酸性土壤,还有什么用途,能说说反应的原理吗?

先用比较基础的知识引入,然后借助题与题之间的联系,发挥正迁移作用。酸碱盐的知识相对较多而杂,很多同学在系统复习完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后仍然无法做到完全理解,如果一上来就把后面的问题搬出来,很大一部分同学就会出现畏难情绪,接下来的复习就很难再吸引他们的注意了。所以,从物质的用途这个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出发,利用例题步步深入,最后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四、 一题多变,精编练习

进入初三就意味着距离中考不远了,各个学科都在赶进度,忙复习,特别是到了初三下学期,大量的题目铺天盖地。而“狂轰乱炸”的“题海”战术“淹没”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这种“重复低效”的课堂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化学学习的兴趣。思维变得狭窄,学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如果能对习题进行设计,从简单的题目入手由浅入深,步步深入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对难题也会产生一定的兴趣。

比如在进行酸碱盐专题练习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1. 若A为常见的盐,

(1)若B可转化成C,C为白色沉淀物,B是一种温室气体,则A、B、C分别是 ,反应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为 。

2. 若A为常见的酸,B可转化成C,C为白色沉淀物,

(1)若B是生理盐水的主要成分,则A、B、C可能分别是 ,反应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为 。

(2)若B是一种蓝色溶液,A、B、C含有相同原子团,则A、B、C可能分别是 ,反应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为 。

3. 若A为常见的碱,

(1)若A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为白色沉淀物,B可转化成C,A、B、C含相同的金属元素,B溶液为无色,则A、B、C可能分别是 ,反应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为 。

(2)若B也为常见的碱,C为白色沉淀物,则A、B、C可能分别是 ,反应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为 ,D能与B、C发生反应,则D可能为 ,反应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为 。

在初三化学的复习中,一定要扎根于基础知识,在有效课堂的打造上追求教学质量的持续、健康的提高。关注不同层次同学的学习需求,利用实驗让同学对知识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要着力夯实基础,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关注理论知识的运用情况,精心准备例题让同学们能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最后编制不同类型的习题对知识进行强化,同时要引导学生跳出题海,注重精练,重视错题再现。力求做到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能让学生减轻负担的同时不减成绩。

参考文献:

[1]万延岚,卢巍.对化学复习课重新审视与思考化学教有[J].化学教育,2013(5):10-13.

[2]蔡辉舞.初中化学复习课中情景创设的案例研究[J].化学教与育,2017(9):46-50.

[3]吴红凤.基于建构主义的有效课堂探索[J].福建论坛,2011(12):30-33.

作者简介:

邱志强,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东山中学。

猜你喜欢

复习初中化学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