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和有效使用“导学案”分析

2019-03-18黄丽燕

考试周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导学案运用作用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新型课程教学理念被广泛地运用到课程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期间逐渐提高了对“导学案”教学方式使用的重视。“导学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期间使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措施,对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高的重视,对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持续提升以及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均有着显著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对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原则和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探究,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持续推进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案;作用;运用

一、 引言

当前自我国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以来,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时逐渐将“导学案”运用到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导学案作为一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学习方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将其运用在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对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进行深入的引导。而要想将这种教学措施运用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为促进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帮助,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使用导学案。

二、 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一) 坚持课时化的原则

教师在将导学案运用到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们对于自身所学习课时学习知识量进行合理的调控,确保教师在开展教学期间所进行的教学工作能够按照计划开展,并且为了确保自身所进行的教学工作具有针对性,促使高效课堂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得到构建,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的设计期间尽量将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融入学案之中,并且还要按课时内容确定导学案的内容编写。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持续进行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 坚持层次化的原则

由于小学生们正处于成长阶段,其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在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时,如果仅仅只是通过传统的教学措施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就会导致成绩较差的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所进行教学的内容,不仅不利于学生们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教师在对学生们开展教学期间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就可以在教学期间坚持层次化的原则对学生们因材施教,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因此为了促进学生们的发展,教师在使用导学案开展数学课程的教学时,需要坚持层次化原则进行导学案的设计。

三、 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一) 进行问题的合理设置

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方式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时,要想促使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且拥有着较高的质量,就需要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进行导学案问题的合理设置,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问题的设置,这对教师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小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即对于新奇有趣的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且还会进行深入的探究。因此为了让小学生们对教师所设计的导学案中的问题能够产生探究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将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的问题设置到导学案之中,这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程导学案的设计时,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所学知识内容拥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将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比如,武汉到北京的铁路长约1150千米,一列火车以每小时140千米的速度从武汉开往北京,6小时后,火车离北京还有多少千米?由于动车具有较快的速度,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新鲜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朝着发散性思维发展。因此为了充分将导学案教学措施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就需要做好问题设置方面的工作。

(二) 做好细节的合理设置

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正处于成长阶段,各项能力在这过程中并未得到显著的发展。因此由于这一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在自学方面缺乏足够的能力,缺少教师的引导之后就会影响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而要想将导学案教学措施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们促进自身学习成绩的提升,教师就需要做好细节方面的合理设置,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着重关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提升教师在使用导学案开展教学期间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们使用导学案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程知识的教学时,在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期间,为了让学生们在学習的过程中对于所学知识拥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期间将教学的重点放置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图形有何相似之处上面,指导学生们对相应的图片进行严格的观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所学知识得到拓展,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们寻找出两种图形之间的规律,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持续进行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使用导学案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时,要想确保这种教学措施的使用能够促进学生们学习成绩的提升,教师不仅需要坚持课时化的原则开展教学,同时还要坚持层次化的原则。并且在教学期间,进行问题的合理设置,同时还要做好细节的合理设置。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教师在教学期间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们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范晓兰.如何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有效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3(3):56-58.

[2]杨友成.试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J].亚太教育,2016,4(3):11.

[3]付红丽.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2015,20(16):141-142.

作者简介:

黄丽燕,福建省龙岩市,江山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导学案运用作用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