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2019-03-18李雪晴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行,高中教学课程和方法也在逐渐发生着转变,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其不再局限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重视程度在逐渐提高。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是未来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思维;教学
社会的进步使其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和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从而带动着教育行业的发展。对于教学体系的改革,需要以社会发展为基础,同时结合当前的教学资源来开展,这样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国家发展。当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其教学任务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和语文思维的双重培养,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对学生语文思维观念进行改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修养。
一、 语文思维的特点分析
语文思维指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情的思考模式,这一模式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成长中养成的一种惯性思维模式。语文思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学生解决学习中问题的重要方法。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方法不同,从而使得其学习效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通过对学生进行语文思维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寻找更加适合自身的思维方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根据自身的语文思维解决更多的问题。
二、 高中语文思维能力的特点分析
(一) 广泛性
思维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在对学生的思維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自身的教学限制,通过广泛的语文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此外,教师还需要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专门培养,在学生的思维视野得到开拓之后,其能够带动学生进行更加灵活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所处的世界,同时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综合素质等也有较大的提升。
(二) 渗透性
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通过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在大脑中形成事件的轮廓,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知识,其大部分是通过国内外的文章解析来开展教学活动,这些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作品中,包含了人类思维的创作和进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的教学思维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文章的解析帮助学生放飞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创作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交流性
思维的碰撞是产生新的观念的重要方法,同时表明思维是具有交流性。对于思维的交流方式,根据不同的思维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科学有效的交流方法能够对人的思维产生较大的影响。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的碰撞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思维碰撞还能够将更多的深层知识植入到学生的脑中,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辨别能力等。
三、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 丰富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和内容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大部分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加上长时间的听讲,学生非常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枯燥的学习对学生的情绪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较为新颖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效果。此外,由于语文思维的无限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全盘否定,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其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
(二) 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
合作学习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在合作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之后需要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锻炼。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处于教学的主体,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协作解决。具体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分组来使学生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学生之间的思路会对其他学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产生影响,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 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相关研究得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忠.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37-38.
[2]孙伟伟.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方式[J].才智,2017(8):185.
作者简介:
李雪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市元宝山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