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9-03-18王娟
摘 要: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人们对高中数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其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应用有效的课堂提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发展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一、 进行有效性提问的必要性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推理性强、抽象程度高的学科。在面对授课任务重、课时紧张、知识结构复杂等约束下,很多老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来展开教学,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单调枯燥的课堂形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发散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缺乏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进而失去提问的能力。
然而,新课改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在教学模式上由传统的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流,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
通过提问,学生的思维与心智都可以得到良性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能在提问中获得更加深层次的教学经验,进一步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因此,对于站在高中数学一线的教师来说,充分发挥好课堂提问的功能,组织好课堂互动,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 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一) 注意问题的启发性
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他在《论语·述而》中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提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最终掌握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需要教师在提问时具有启发性,注重知识的导向性和多变性,拓宽学生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对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在关于椭圆几何性质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及特殊点的讨论,从整体上把握椭圆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从而研究出椭圆的几何性质。所以在教学时可以这样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椭圆x2a2+y2b2=1(a>b>0)的形状,你能从图上看出它的范围吗?它具有怎样的对称性?椭圆上的哪些点比较特殊?
根据椭圆的图像,学生很容易观察出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四个与坐标轴相交的特殊点,然后再利用代数的方法把椭圆范围与特殊点的坐标求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提问指向明确,具有导向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掌握提问的时机和方式
高中数学课堂由于受到教学容量和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和方式。在提问时机方面,要坚持有的放矢,掌握好提問节点。
从教学时间来看,学生很难在一节数学课堂中一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所以,当学生思维倦怠的时候,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从教学内容来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疑问、似懂非懂的时候,会表现出特别强烈的求知欲。此时若能及时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疑惑,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提问方式方面,要坚持有效提问,避免流于形式的提问。比如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会提一些“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厌烦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有效的提问方式,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因材施教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过难的问题容易让学生陷入思维困境,导致课堂僵局的情况发生,久而久之便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削减学习热情;过于简单的问题不容易启动学生的思维,导致思维惰性的情况发生,从而抑制了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能力的提升。
其次,由于认知结构、心理特质等具体情况不同,不同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层次也不同。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有梯度、层次分明的课堂提问。
比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提问一些基础性、简单性的问题,从而增强该层次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提问具有发散性、难度较高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这种因材施教的提问方式,不仅能有效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对提升学习效率可以产生良好的辅助作用。
三、 结束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提问是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高中生的创新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王娟,重庆市,重庆市第五十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