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
2019-03-18于鹏
摘 要:小学体育对学生的体能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合理的体能训练能够增进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所以体育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体育教学,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增进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本文主要分析小学生体能发展的特点和增进学生体能发展的有效策略以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体能发展;体能训练
小学体育课程的最大意义就是增进学生的体能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影响学生体质水平的一部分因素是由个人先天体质决定的,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后天的体育锻炼效果决定的。很多先天体质孱弱的学生同样可以通过后天的体育锻炼来使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正确、不合理的运动很有可能使肌肉和关节受到损伤,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日常锻炼中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和引导,增强学生的体能发展对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更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一、 小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全面成长和发育的阶段,学生的年龄都很小,对身体素质方面的概念并不清晰,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指导的角色帮助学生合理进行体育运动,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小学生体能发展的特点。
(一) 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特征
小学生的运动器官尚处于发育阶段,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当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在体育锻炼中时刻提醒学生保护好自己的脆弱部位,如小学生的膝盖、肘部等关节部位由于正处于发育阶段并不具备成年人的骨骼支撑能力,所以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要避免运用大负荷器械进行教学。
(二) 重视每个学生之间的机能差异
不同学生具备着不同程度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中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体能差异,建议设计一系列适合所有学生共同协作完成的游戏进行体能训练。具体的成员分组可以参考每一个学生的体能状况进行均衡分组。集体游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能在团队合作中训练小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反应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体会到班级团体活动的乐趣。
二、 在体育课程中有效提高小学生体能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 改变对体育教育不重视的错误取向
受到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不重视对学生或孩子的体育训练,将更多的关心和精力放在了对孩子的学习文化课知识方面的教育上。这样厚此薄彼的浅显观念使许多孩子丧失了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有鉴于此,增加对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视更有助于学生的体能发展。
(二) 为小学生体能发展创造硬件条件
加大对体育器材的资金投入,完善校园的体育设施,可以使体育老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针对不同体能素质的孩子实施不同的体育教学,体育器械能够在体能训练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体育器械有助于增长学生的锻炼热情。因此,在体育器材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有助于学校开展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是学校在体育课程方面建立长效机制的有效策略。
三、 增进小学生体能发展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体能训练有助于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同时激发对运动的热情和信心,更有助于学生增进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团队意识、增强意志品质、陶冶情操等等。
(一)增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
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增强我国儿童的身体素质,更有助于在体育锻炼中发现身体素质超于常人的体育苗子,对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二) 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
首先,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坚持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各项肌能的发育和提升、促进新陈代谢。使学生们在快乐的锻炼中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积极的心态,在日常的学习中精力充肺。并且经过研究证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在发育阶段的身高、体重、胸围的增长指标显著地高于不参加锻炼的儿童。小学生正处于骨骼发育的黄金时期,合理的体能训练能促进自身骨骺的循环和活跃,有助于增加体内的钙磷矿物质的沉积,从而促进儿童的身高增长。
其次,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使儿童的呼吸肌发达,增加自身肺活量、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使学生机体供氧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减少呼吸疾病的发生。
四、 总结
以上,对小学生自身体能发展的特点和增进学生体能发展的重要性、有效策略进行了大概的分析和探讨。针对在小学体育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发展这一课题仍需要开展更多的调查研究工作,希望在工作经验和教学设计方面对广大体育学科的教师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雨凤.浅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J].学周刊,2018(5):168-169.
[2]杨逸.谈小学三四年级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J].才智,2018(21):64.
[3]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乔秀梅.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方案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于鹏,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