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方法探讨

2019-03-18莫玲姚屏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莫玲 姚屏

摘要:文章总结了目前C语言传统教学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从事C语言课程教学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对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的建议和探索。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8-0191-02

一、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C语言具有功能强大、表达能力丰富、使用灵活便捷、应用范围广、目标程序执行效率高、可移植等优点[1],因此很多高校将其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基础课。该课程对于培养高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编程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极大帮助,并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单片机应用等后续课程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但是,由于C语言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繁多、概念多、重点难点多、规则较为复杂、运用灵活、不易调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都感到较为困难。

二、传统C语言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C语言教学过程中,课任教师作为主要的知识点传授者,大多数侧重于课本上C语言语法知识点的传授和巩固,按照所选教材的章节顺序和章节中例题先后次序进行上课讲解,针对课后习题进行作业的布置。这种按部就班地跟从教科书的授课方式,不易于将学生的实际接收和反馈情况作为授课依据,难以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传统的C语言作业布置模式,让学生针对课堂上的例题和课后的习题进行编程调试,如果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点未完全消化或学生本身非计算机专业,编程基础较差,这种作业布置模式容易使得学生有挫败感,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动力且使得部分学生畏惧上机编程。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按照课本的例题程序进行输入、调试和修改后,可实现例题中所要求的功能,带给学生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但也容易让学生误以为自己对C语言编程完全掌握了,而实际上,学生面对灵活多变的编程题,缺乏自我思考和灵活应用知识要点的能力。

以往,传统的C语言授课方式多数是将理论课和上机实践课分开。通常先安排理论课,再安排少于理论课课时的上机课。这种传统模式容易将理论知识点和上机操作分离,学生经过理论授课后若不及时上机复习和巩固,待下一次上机操作时,容易将知识点遗忘,且不利于学生课堂上及时地理解书本中抽象的概念。而单一的上机课,学生专注于完成编程题目,或是将编程题当作此次上课的目的,单纯地为交作业而编程,临下课时,部分学生甚至为交差而拷贝、抄袭他人的程序,这种上机实践效果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点和实践结合。

三、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多数高校的教学计划将本门课安排在大一或大二的第一学期,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后上机编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自身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和操作训练不足,导致学生突兀地进入程序编程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从零基础良好地过渡到自主编程状态,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2)传统的C语言教学模式是一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而C语言实践性较强、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培养,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和编程的积极性,学生缺乏独立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3)对后续相关课程的影响。在后续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MATLAB语言及应用等课程的实验及教学设计,对C语言基本知识有较高的要求,若C语言掌握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这些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掌握。(4)学生自身对课程的重视度不足[2]。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不是计算机专业,将来就业可能不会涉足“程序员”岗位和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对课程的认识仅仅局限于C语言编程是计算机专业才应该熟练掌握的技能。C语言的学习实际上是通过一门具体的计算机语言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对C语言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作为授课教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和目的定位。在C语言课程的第一节课,老师应当清晰地告诉学生这门课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学习C语言,了解基本的算法,掌握正确的编程思想和方法,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为后续相关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应该针对学生的专业,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选择趣味性、交互性和内容充实性的教学内容,制作适合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的课件,帮助学生在配备教科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讲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兴趣和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授课应当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引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和编程。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气氛的保持,让学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尽可能地集中注意力,被教学内容所吸引,使教和学的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极大的满足。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编程计算和实现。理论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发现学生的薄弱点,进行强化,师生共同参与整个教学环节。

3.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理论课和上机实践课可以同时进行,将授课课堂搬到机房,学生第一节课可以学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些实际编程案例通过软件界面实时再现和实现其功能。第二节课学生上机,学生可以及时地将上节课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巩固和验证,并可以通过编程,发现自己的不足,任课老师第一时间向学生答疑解惑,对程序进行点评和调试。

4.重视实践内容的教学。C语言这门课实践性很强,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应当削弱语法知识的传授,重视实践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从实际的案例编程中加深和强化理论知识点。一个完整的程序开发过程要经过需求分析、算法确定、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和调试环节。在布置上机实践作业之前,授课教师务必对本次上机内容进行思考和设计,寓知识点于编程题中,对算法有个总体的把握,允许学生将课堂无法编程完成的作业带到课下,课堂仅对其程序设计流程图或NS图进行检查和把关,实践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此外,上机实践课,可将学生进行分组,针对某一编程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协作编程,共同完成实践教学的内容。针对上机编程题目,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一些感興趣的问题带入课堂,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小组讨论,利用所学编程知识实现功能,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结语

目前,在C语言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从教学和实践环节去思考如何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程序设计基础知识,让学生愿意学、学得会、会学习和会应用程序设计语言。

参考文献:

[1]张曙光,刘英,周雅洁,胡岸琪.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潘丽丽,钟少宏,姜瑜.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8):81-83.

[3]谢竞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137-140.

猜你喜欢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论子函数在C语言数据格式输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