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语言的理解在早期阅读绘本选择中的重要意义
2019-03-18邹莹
邹莹
摘要:0—6岁婴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中,绘本阅读占有重要的比重。本文通过分析绘本中插图语言的意义,突出了识图能力在婴幼儿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为学前教育教师在为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选取恰当绘本时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早期阅读;绘本;插图语言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9-0091-02
一、绘本的历史
绘本是外来语,即图画书,该词语取自日语中图画书的叫法,“えほん”的汉字写法“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验,其意义可以通过文字、意象以及整体的设计同时显现出来。(Serafini,2009)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当然绘本并不只是带插画的书,而是通过文字和图画结合来讲述的故事。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画都是绘本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与插图故事最大的不同在于:“插图故事中的文字主要负责讲述故事,而插图只是对文本的修饰,甚至会打断文字的表述……在优秀的绘本中,插图则是必不可少的。绘本中的插图承担着表达的重要角色,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可以舍弃文字,单纯依靠插图来传递故事。”(Gleeson,2003:2)
二、绘本的插图语言
绘本中的插图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在和幼儿共读绘本中的插图时,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插图所表达的意义,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流的机会,能显著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
珍·杜南在《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一书中提出了一系列低龄幼儿阅读绘本时可采用的方法。杜南认为引导幼儿观察插图是如何组成的,并教会他们插图中任何一个细节都不容错过,是幼儿识图能力发展的关键。这一过程她称之为“靠近仔细看(close looking)”。
杜南指出观察欣赏绘本插图时,应关注以下特征:色彩设计、光影设计、比例和留白、形状的使用、插图的节奏感。
颜色的选择,色彩的构成、色调、明暗、饱和度都能综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气氛或暗示一种象征性的联系。比如在安东尼·布朗的名作《大猩猩》中,有两个表现小女孩汉娜用餐的场景:场景1是小女孩在和爸爸一起吃饭,爸爸永远工作繁忙,心不在焉,鲜少关心女儿,用餐时一点眼神交流也无。整个画面采用了清冷的蓝色调,进一步烘托出了汉娜内心的孤独;场景2是汉娜与她的新朋友大猩猩一起吃“大餐”,画面采用了温暖明亮、饱和度很高的深红色和鵝黄色,汉娜内心的欢欣跃然纸上。
插图中的形状通常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同样以《大猩猩》中的两个用餐场景为例。图中餐桌的大小和形状隐喻了人物间彼此的心理关系。汉娜和爸爸之间的长方形餐桌暗示了彼此疏离的父女关系;而和大猩猩用餐时的一方小小的餐桌则展示了一段亲密温馨的关系,同时画面中大猩猩关爱深切的眼神更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气氛。《大猩猩》中大猩猩的形象是小女孩内心渴望的父爱形象的投射,这一较为复杂的主题通过插图形象地传递给了幼儿读者。
学界对绘本中插图和文本之间的关系多有研究。绘本中的插图和文本在互补的同时,也有着明确的分工。插图负责向读者传递人物形象、故事场景,并通过对人物身体语言的描绘来展示人物的感受;而文本则负责概括、表述人物的所思所想以及呈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在有些绘本中,如《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了达到戏剧性的讽刺效果,也会出现插图与文本相背离的情况。格尔登提出以下分类方法:文本与插图占同等比重;插图使文本表述更为清晰;插图深化了文本的内涵;文本负责故事叙述,插图负责升华故事内涵;插图负责故事叙述,文本负责升华故事内涵。
然而绘本的创作是动态的、灵活的。以上分类仅能提供一些理解绘本的模式,曾经五度获得美国图书最高荣誉奖的著名儿童文学图画书作家及插画家莫里斯·桑达克指出创作一本伟大的绘本必须牢记一点,文字不是为插图服务,而应是表达图画无法传递的内涵,反之亦然。
插图作家会采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来创作绘本。在和幼儿分享绘本时,应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
三、根据婴幼儿身心特点选择恰当的绘本
教育部2012年3月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早期阅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与成人阅读不同,婴幼儿时期的阅读行为除阅读书籍外,婴儿撕书、啃书、吃书,幼儿自主选择、翻看图书都算作是婴幼儿阅读活动的一部分,因此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婴幼儿选择恰当的图书以激发和培养婴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而言,一本“好”绘本一定是幼儿能够沉浸其中的;一本“好”绘本一定是能令幼儿读者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想象世界的;一本“好”绘本一定是能引发幼儿提问并思考的。诚然,“一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孩子而言,什么才是一本“好”绘本可能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以下几个要素是一本“好”绘本应当具备的:封面是否“引人注目”;故事是否“引人入胜”;故事是否“发人深省”;故事是否“激发联想”。
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取恰当的绘本能够逐渐让儿童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谈话者,过渡成为一个能与人配合的聆听者。0—6个月的婴儿阅读更多地可以称为阅读活动。通过对书本的熟悉和玩耍甚至啃咬,探索图书的过程可以加强肢体发展与大脑协调能力。6个月到1岁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选择与其生活经验相关的图画书,并辅助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让他们在阅读活动中认识绘本、习惯绘本。1岁开始,婴儿对身边的事物开始感兴趣,辐射到对绘本内容上的兴趣(周兢,2016)。1—2岁阶段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基本的认知能力,幼儿对故事的重复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常常要求反复聆听同一个故事。2—3岁阶段由于语言能力的发展,开始更多地关注故事情节,并能够复述故事,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的、故事情节富于幻想、语言简单重复且有趣的绘本比较适合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同时幼儿的秩序规则感开始建立,因此有关自我意识、行为规范的绘本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和建立基本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则。3—4岁幼儿可以完整地理解阅读这一行为,进入正式的绘本阅读阶段,开始有能力对绘本的内容进行表述。这一阶段除了故事性的绘本外,也要注意选择一些自然科学、生活常识、性别意识类的绘本丰富孩子的认知体验。4—6岁阶段幼儿有能力自我探索阅读品位,此时要注意不要限制孩子发展自己的阅读品位。选书的重任除了在图书馆的采编人员、教师和家长等成人身上,孩子作为第一读者也必须受到重视。
小朋友都习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文本,因此教师要设法在阅读绘本时让幼儿读者为自己发言,尽量保证他们在表达意见时感到放心,认为自己的意见有分量,会被尊重。“所有的意见都弥足珍贵”,从学习到建立阅读习惯的整个过程,可以算一个长期计划。学习阅读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读故事对于所有在学习的孩子们来说,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与必要。
参考文献:
[1]ChambersAidan,蔡宜容,译.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2]ChambersAidan.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许慧贞,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3]GoldenJ.M.The Narrative Symbol in Childhood Literature:explor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xt[M].Berlin:Monton,1990.
[4]安东尼·布朗.大猩猩[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5]珍·杜南.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M].宋珮,译.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7.
[6]佩特·哈群斯.母鸡萝丝去散步[M].北京:明天出版社,2009.
[7]李麦浪.2—3岁婴幼儿阅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9,(4):32-35.
[8]周兢.零岁起步:0—3岁儿童早期阅读与指导[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6.
[9]周蕾.从0—3岁婴幼儿视觉发展特点浅析图画书的选择与阅读指导[J].华章,2014,(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