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众创空间的校企联合创新创业体系
2019-03-18张兰勇马忠丽徐东昊刘江明梁允志
张兰勇 马忠丽 徐东昊 刘江明 梁允志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通过打通高校与孵化中心、孵化中心与企业、高校与高校之间创新创业的壁垒,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科技、孵化、融资、入市等指导。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校企联动机制,基于众创空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建设,以项目需求为导引,科技创新为内涵,有效孵化为手段,打通创新创业壁垒,解决现有创新创业孵化机制不健全、市场需求不明确等关键问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众创空间;校企联合;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9-0001-02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等文件,加大对大学生(含各类高校在校生、毕业五年内的各类高校毕业生、出国(境)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黑龙江省政府发布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黑政发(2015)16號),提出完善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建立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以高校为主体,整合社会、企业创业培训资源,配备专业和企业兼职师资,国家非常重视对高校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014年大学毕业生有727万,2015年大学毕业生有749万,大学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最高,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大致比例仅为1%。据美国教育研究机构统计,在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重高达20%—30%,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约2%的比例,由此可见我国在大学生创业方面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恰恰是国家发展的潜力[2],同时高校教师也肩负了缩小这一差距的神圣使命。
三、校企联合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
1.基于众创空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按照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基于众创空间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进行重新优化组合,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为主题,建立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从知识覆盖和总量上远远大于高校、政府职能部门或任何一个服务于相关行业的教育机构。众创空间教育的齐全体现在对于特定的行业或产业,从启发创新创业者的创意开始,覆盖研发、商业模式、路演、融资、注册、孵化等创新创业的全过程,创新创业者在中、大规模的众创空间里几乎可以获取到创新创业所需的各方面知识[3]。同时,不同的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要与行业或产业深度融合。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教育是由需求驱动的,因而教育内容应该呈现出较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在创新创业课程和培训开设之初要分析受教育者通过教育会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之后构建能力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关的课程和培训内容,经过修正和完善,最终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能力驱动体现的是受教育者对教育的诉求。
2.项目需求为导引,科技创新为内涵,有效孵化为手段,打通创新创业壁垒。以科研院所科研项目为导引,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在低年级中选拔一批具有科创兴趣的学生组建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使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在学校、企业、实验室的科技环境中成长,为学生提供创造发明、设计制作的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设计,参与创新设计大赛。以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孵化中心为主导,选择具备重大市场潜力的科技作品进行孵化,使科技作品转化为科技商品,具备入市条件。
基于众创空间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将坚持“学科交叉+协同创新”,适应科技创新的趋势。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展需要高端的研究手段,需要多学科交叉以及技术上下游立体化的协作。学校应鼓励师生以多学科交叉、跨专业组团、多院系合作等模式开展双创活动。近年来,学校依托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特色优势学科,集聚多种社会资源,形成了具有船海领域特色的科技创新增长点和产业链,促进师生与国内外优秀学者合作,学习新的知识、手段和技术进展,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了解企业市场化的重大需求以及工程化的思路。
3.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元化研究。通过全校创新创业课程《物联网科创导论》实现教育形式多元化研究,邀请企业创业人员进行创业教育,以讲座、讨论会等形式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增大覆盖范围和互动性。通过哈尔滨市科技局人才创新项目以及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与“互联网+”大赛等为牵引,提高孵化手段和孵化效率,使得更多产品进入市场。
4.校企联合打造双创教育体系。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以及中船重工第七〇三研究所联合基于众创空间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通过“创新融合专业、创新引领创业、创业融入专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将双创教育与学科前沿融合、与交叉学科汇合、与产业发展结合,鼓励学生成立或参股公司,将科技作品产业化推向市场。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教育是由需求驱动的,因而教育内容应该呈现出较明显的“碎片化”特征。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实践,在高校培育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形式多元、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将众创空间打造成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和交流的场所、技术积累的场所、创意产生和实现以及交易的场所,从而成为创新创业集散地。
参考文献:
[1]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7-12.
[2]张卫国,宣星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高效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联动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93-97.
[3]王占仁,刘海滨,李中原.众创空间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全国6个城市25个众创空间的实地走访调查[J].思想理论教育,2016,(2):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