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9-03-18李增友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心脏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171-02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能直接参与各种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践,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和结论,自己写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交流。笔者通过实践,融合许多教育家的教育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论证,期望能对教师的教学给予一定的借鉴。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情感,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对教师只有听从,教师所传授的一切,学生都必须接受,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模式中转圈,长此以往,学生的好奇心与创新思维减弱,主体意识丧失。如青岛版科学课《心脏和血管》的教学,这节课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抽象的知识寓于活动之中。在本节课教师可以设计了“抱头下蹲运动”、“摸心脏”、“捏矿泉水瓶”、“测脉搏”四个活动,以描述、感受、体验、等方式,充分探究事物的外部表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心脏和血管的工作过程。这四个活动層次清晰,层层递进,融为一体。“抱头下蹲动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学生通过这个游戏,初步感受到心脏的跳动,此活动创设了一种轻松有趣的探究情境,课的开始,学生就自然投入地进入了探究的氛围。“摸心脏”活动虽然简单,但是可以让学生很快知道心脏的位置。“捏矿泉水瓶”游戏时。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中,体验并感知到心脏工作的原理,学生的这种亲历体验,为后面理解心脏与血管的协调配合奠定了基础。“测脉搏”是在小组内进行的,同学之间合作配合,通过数据的分析知道心脏在不同的情况下跳动的频率是不一样的,为下面梳理心脏的跳动次数与什么有关奠定了基础。其次,通过课件展示,将心脏的剖面图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了心脏的构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心脏和血管统的构造和作用这一抽象的知识轻松地掌握起来,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落实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可见,只有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才能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良好气氛,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学习。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需求是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是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角,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使其持久有效的投入学习。如:教学青岛版五年级科学《我们的呼吸》时,在导入环节,利用师生互动的游戏导入,让学生自主进入本课的研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下面请同学们听清游戏规则:深吸一口气,摒住呼吸,看看自己能坚持多长时间。如果你坚持不住了,就请坐下,千万不要勉强。请全体起立,准备好了吗?开始。

(过程中提醒学生坚持不住就坐下来。)

师:请同学们说说刚才屏住呼吸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生:难受。

生:发晕。

……

师:是的,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呼吸对我们很重要。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呼吸”,板书课题:我们的呼吸。

游戏导课,直奔探究主题,活动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最好兴奋剂,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学生,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使之学习更有激情和动力。

三、培养多向思维、合作探究的自学习惯。

“差异”是创新的开始。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要求学生,过分去追求统一的认识和结论。如:青岛版科学《植物的“分身术”》的教学,本课以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分身术为主要的目的,课前通过让学生搜集交流资料,知道多种植物的繁殖方法。学生都去认真的准备了,有些学生课前都已经搞清楚几种用根、茎、叶、来繁殖后代的具体的过程与方法,其实,能把植物带进课堂已经达到了本节课的基本要求。自己不禁为这些学生喝彩!如果在教学中,不去关注这些差异,岂不是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吗?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动手实践中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评价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评价和进行评价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科学评价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单纯以一纸试卷所不能体现的。只有注重了探究过程的评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另外,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考试这一种形式。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探究过程的纪录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自然环境、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等。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总之,应重视学生的评价,应有一个公正、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信任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的实现科学教学的目标。

作者简介:

李增友(1978.1-),男,汉族,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心脏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心脏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