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策略

2019-03-18陈秋云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策略分析培养

陈秋云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强化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是教师需要探究的一项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提倡素质教学理念的大环境下,为了进一步强化大家的认识,这里就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数学活动经验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113-02

数学活动经验,主要指的就是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理解数学内容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方法。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在当前这个应试化的教学环境中,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活动能力的培养,一味按照传统的“灌输教学”、“题海战术”来执行数学教学活动,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他们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大为不利。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思想分析

1.1个体性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活动经验,主要是学生根据各自的发展水平,还有其认知规律来建立的,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问题,他们对于经验的材料加工手段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培养工作,应该注重学生个体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应用和思维的活跃性,构建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突显个体性的教学理念。

1.2动态性

数学的智慧与内涵,大都在经验的过程中产生,所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表现,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动态化的发展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分析、归纳、表达和演绎的时候,经历失败,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且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修正的增长,而不是对经验进行简单的积累。当然,有一点教师需要重视,那就是整个动态教学的过程,有着不断发展的特点。

1.3综合性

数学教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其实质是过程与结果相互结合的活动经验,在这个活动经验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数学思想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应该帮助大家分析个人学习体会,并展开有效的交流、沟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经验。还有,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能只是依靠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而是要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下,强调综合性的特点,完善教学质量。

1.4实践性

人的思想,大多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而不是从死记硬背中分析出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活动经验的培养,要注重引导大家参与到一些实践活动中来,对相关的经验、资料展开分析与整理,概括相应的思想活动,帮助学习者对那些抽象化的数学内容,展开更为本质化的理解,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财富,才能真正领悟到数学学习的本质性。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活动经验的策略分析

2.1强化学生的观察水平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参与、组织工作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水平,能够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自主的观察、分析,去试着挖掘知识的本质性内容,这样大家才能对那些抽象的知识,进行简单化的理解,帮助学生实现感性向理性的飞跃,进而对学生的活动经验,进行有效的教学推动。

例如在课堂上对立体几何的内容进行教学时,针对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几何的概念知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所以空间想象思维还有待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引导大家对学习方法进行创新,通过丰富教学手段,比如引入一些相关的立体几何模型,或者是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立体几何,通过观察这些立体几何的面、棱、角,不断总结学习特征,鼓励学生总结出比较直观化的结论,学生的认知经验将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2.2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是一门具有丰富智慧内容的学科,并且其包含较多的实践性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还应该帮助大家利用动手操作的方法,探索相关的知识内容,并进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这样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同时也可以对人本化教学理念展开有效的施行。

例如在對“平行四边形”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的时候,由于其属于一种常见的集合图形,针对其计算面积的内容,教师往往会采取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尽管可以帮助短期内获得相应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却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所以,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利用美术课堂上的相关工具,对剪裁好的平行四边形硬纸板进行裁剪,通过切割,学生可以亲自对平行四边形进行重新组合,这样大家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够转化为一个长方形,而保障这个结论的前提条件就是,切割前后的“高”与“低”相等,学生依靠动手经验,可以正确理解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

2.3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探索意识,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点,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教师针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为了强化大家的活动经验,可以正确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其对那些新知识、新内容展开深入的了解与探究,在对知识化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完成数学经验的积累、掌握,并根据后续学习内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比如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鸡兔同笼”的问题最为常见,针对这方面的解题情况,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式的训练,并顺势引入“龟鹤同行”的问题内容,帮助学生在多个问题的练习、总结中,积累更多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还有,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教师不妨让大家以小组结合的方式,在课堂上对相关的学习内容展开交流、互动,分析彼此的学习感悟,教师除了要发挥监督、引导的作用外,对于那些在解题思路上提出别出心裁建议的学生,也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肯定他们的学习表现。在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经验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外,还应该让其理解解题思想。

2.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教师能够施展的认知结构比较的多样化,其中课堂结构性知识体系,和非结构知识体系最为常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积累经验,不妨帮助大家对实际生活展开研究、分析,将日常生活的内容,同相关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并利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来深化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例如教师在帮助学生对“人民币”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出“超市购物”的场景,通过为一些“商品”进行标价,让学生了解“1”、“5”、“10”、“20”、“50”和“100”等面值的人民币用途,并且教师可以担任“售货员”,让学生在固定金额的情况下,对购买的“商品”进行组合,这样既能够强化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也可以提升其数理计算能力;还有,在对循环小数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不妨为学生提出一些与生活内容息息相关的问题:小明购买了3公斤糖果,总共花费了40元,请问糖果的单价为多少?这类生活性较强的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潜在内容,也即是小数部分重复出现的“3”展开分析,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应该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能力展开针对性的引导,确立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思想,帮助学生对数学认识,展开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袁玉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策略探讨[J]. 时代教育,2016(16):235.

[2]邵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策略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4):75.

[3]史淑静. 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活动经验的策略和方法阐述[J]. 中国高新区,2018(12):125.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经验策略分析培养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