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2019-03-18肖清珍
肖清珍
【摘要】应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要求,倡导在新课堂里应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以达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目的和意义。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任务设计 主体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106-01
在20世纪末,我国教育部决定用国际上流行的《课程标准》的形式,于2001年秋季起已在全国27个省和38个实验区开始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实验。《标准》中不仅提出“三个发展”和“六个理念”,而且又在《标准》实施建议的部分中提出“九条教学建议”,其中“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被视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新的课堂教育理念的出现,研究任务型教学是当前英语教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一、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task?鄄based teaching approach)是交际式语言教学的方法之一。它产于20世纪80年代,是外语教学提出的“过程教学大纲”(Process Syllebuses)的产物,旨把语言学习真实化,使课堂社会化。所谓“任务”指的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的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任务型学习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合一体,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在做事情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简单地说:做中学,学中做。
二、为什么要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
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所采用的“3P”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和学习语言知识为核心”。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但大多数学生毕业之后外语实践能力较差。因为:①关注学生的程度不够。 ②学生学习方式处于被动,依赖的是接受式的学习。③学生处于相对比较封闭的状态。鉴于此,由普拉布设计的Communicational Teaching Project(简称为CTP)于20世纪80年代实施,他认为应该通过“交际来教”,不是“为交际而教”。以设计任务引导学生进入思考过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已经学过的语言和本节课学习的新语言项目完成任务。这项做法对学生学习过程是一种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的机遇与挑战,但新生事物的发展有其发展的规律,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经研究表明有以下意义:①可以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自主的学习。在任务的驱动下,为了能达到具体任务的目标,小组以合作学习为前提,通过双边的交互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必须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地投入到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的使用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碰到问题时,有责任地面对,使情感得到体验,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断地自我完善,更能感悟到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必要性。②变封闭式学习方式为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了用英语解决问题而进行交互和探究,使学生变得“自由”,有活力地尝试,活跃了思维。朱莉采用“写作过程模式”教学生写外语作文。她把教学生写作看成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她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小组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思想,各抒已见。下面几段文字是朱莉所教初三学生对小组讨论活动的评述:
We have many discussion in the class. It is very interesting. I can ask help from my classmates. If I should write the composition all by my ownself, I feel quite difficult and bored.
I like writing the dialogue very much because I can work in groups and discuss with my frinds. It is much interesting than writing a piece of composition on my own. I hope the teacher will give us more dialogues than composition to write.
In the future, I think the teacher may give us more interestintg exercises, that require group discussion.
I think that some discussion before writing can make us feel safe to write.
三、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原则
我们知道,任务型教学自始至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具体任务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语言,通过特定的交际任务获得学习经验。所以,①要坚持做中学原则。精心设计可操作的任务是成功组织任教型教学的首要条件。殊不知,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故之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注意生活经历,尽量做到接近现有较真实的学生生活材料,才能引导学生的兴趣,还要考虑到学习与需要相结合,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与学到的内容联系起来,做到内容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在内动力的支持下,学习者会采用各种方法和策略去解决问题。利用真实的材料使语言进行有意义地运用,做到learning by doing。②要有明确的目的。课堂上,学生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一开始就要给学生提出来,让学生明确要在具体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支持下,通过合作共同探究下,才能使任务完成的更出色。如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 1中设计让学生完成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的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首先让学生准备“地图”和掌握相关的建筑物名称、街道名称以及方位介词(组)和相关的指路句型,同时要了解跨文化语言信息,外国人打扰人家用Excuse me,得到别人帮助要说“Thank you very much”等等。③要遵循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原则。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则,是外语教学追求的目标,引人关注的问题,这些是任务型教学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到的。如要比较一般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通过下列的情景反应的方式让大家了解、体会:
T: Do you often watch TV in the evening?
S: Not. But sometimes I do.
T: Are you watching TV now?
S: No, Im having English.
T:Youre not watching TV. You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now. You have English every day.
通過以上情景提供给学生复习两种时态不同时间副词,使两种时态的用法更加明确,比传统的句型操练在内容上更有真实的意义,形式结合在功能交际中体现出来。也可以让学生使用自己喜欢谈论的话题,效果更不一般,如下:
S1: Do you usually play computer games?
S2: Yes, I do.
S1: Are you playing computer games now?
S2: No, Im doing my homework. Work must finish first.
④任务阶梯性原则。在任务型教学途径中设计任务要根据执行者的现有知识水平,语言的表达能力,设计任务要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层层推进所形成的高级涵盖低级的“任务链”。活动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理解性话制、控制性活动和意义的产出活动(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前题任务为完成后面任务做辅垫,中期应用任务,到了后期体现完成具体任务的真正意义,达到了目的。⑤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在执行任务后,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成功。同时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展示成果的机会。形式设计要多样化,如可以用表格形式输入相应的信息贴在墙上或用书面报告等形式放在班级某个档案袋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学习留下驱动力。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罗先达,尹世寅,周蓉.英语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