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大学语文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19-03-18林玮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弘扬传统文化

【摘要】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不仅是培养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的有效途径,更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使命。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大学语文教师将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给当前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带来了极大的创新与发展。本文试从大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其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就二者的融合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大学语文 传统文化 弘扬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44-02

当前,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一些优秀的经史子集等古典文化正逐漸淡出大学生视野,一些学生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缺乏必要的文化认同感。在这一现实下,高校作为人文精神传承、创造与升华的阵地,必须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肩负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其中,大学语文便是最好的载体。“大学语文”是综合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课,而人文素质的培养恰恰离不开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二者的融合与促进呢?下面即对此展开探究。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传承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传统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培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践行主体是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只有将传承传统文化外化为个人的行为自觉,才能使这一行为保持生机和活力。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纳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夯实传统文化的认识基础,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此同时,若能进一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还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这有利于学生的深刻认知与接收,有利于固化他们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使其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接班人。

(二)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所有的文化形式,如生产方式、政治制度、社会风俗、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都是通过传统文化进行展现与表达的。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强化他们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意识,还可以进一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作用,做到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路径

(一)从思想上着手,提高认识

只有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来。因此,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先从思想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诚然,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在四年的大学学习期间,如果没有在所学专业上获得相应的知识与能力,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的,但是,单纯地束缚在单一学科的世界中是难以获得综合性发展的。大学生所要做的是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这是因为在未来参加工作的时候,抑或是整个人生里,传统文化素养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例如,在《论语》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解读到市场经济下诚信精神的重要性。从《诗经》情歌到文人情诗、戏曲小说,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所以,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为其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内容上深化,挖掘内涵

大学语文教育肩负着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大力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从内容上下功夫,深入挖掘文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内心的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这一点看,就不得不说中国古代文学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其所包含的优美的诗词、散文、小说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将这些内容作为媒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到丝毫不逊色于外来文化的一种文化精髓。比如,《诗经》中的重章叠句展现出的是一种优美朴实的语言,而“赋比兴”手法的应用更是营造出一种至美的意境,这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的艺术手法,也是当今学生学习的范本,是学生领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和巨大价值的有效形式。

(三)从方法上提升,学有所得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切实可行的,但在方式方法上不必拘泥于传统,完全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方法给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第一,加强师生交流和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系列传统文化问题,随时向学生提问,把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疑问,与教师多加交流,在相互切磋、答疑解惑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多给学生推荐一些名家名作供其阅读,并鼓励学生与自己交流心得体会,有兴趣的还可以进行鉴赏写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第二,强化学习实践。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连接,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富含的现代生活气息,能够有效拉近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距离,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学习拓展,参观当地历史古迹、体验民俗风情、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民族节庆等,这些都是不错的形式。这有利于学生接触到鲜活的传统文化,获得心灵的充实与洗礼。

(四)从手段上创新,提高效率

为了能够在尽量少的时间传授尽量多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大学语文教师开始在教学手段上进行革新,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就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生动地表达传统文化所蕴含内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轻松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有了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便捷的网络资源,将课堂教学内容以声音和画面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进行展示,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垓下之围》中项羽的形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项羽勇猛多情而又自负的英雄形象,并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在项羽身上学到什么,又该摒弃什么缺点,从而树立正确的观点,这在无形中实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三、结语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在各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尤其在大力提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应与时俱进,将传承传统文化精华的教学目标鲜明地凸显出来,用新理念、新定位指导教学,并结合时代的需求,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发挥其魅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语文课程在做好基本的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实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日后的发展铺就道路。

参考文献:

[1]罗小如.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现代语文旬刊,2016(2):23-25.

[2]焦凤华,吉毛太,应成荣.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7(12):50-51.

[3]王伟萍.试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68-71.

[4]王莹.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之中的策略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2):6-7.

[5]弭良满.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研究[J].语文学刊,2017(5):167-172.

作者简介:

林玮(1981.11—),女,汉族,福建上杭人,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弘扬传统文化
弘扬爱国精神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