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爱上语文

2019-03-18陈雪芬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作业语文设计

【摘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跟老师布置的作业缺乏创新,没有吸引力有关。用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学情,关注作业设计的互动性。

【关键词】改革传统的作业模式 优化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43-01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作业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课堂學习向课外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延伸,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也是学生向老师反馈学习成效的一个途径,布置落实好课外作业,能有效地促进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但是现实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跟老师布置的作业缺乏创新,没有吸引力有关。下面我着重罗列出几种常见的作业设计弊端:

1.作业设计随意盲从。有些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对训练重难点、数量和完成形式上欠考虑,也不考虑本班学生的学情,表现出随意性、简单化。甚至从教参上照搬。

2.机械、重复、抄写性的作业多。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习惯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此布置的作业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无法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作业设计缺少层次。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刀切”的办法,致使尖子生的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持续发展,而落后生又因难度太大而只好放弃,致使设计的题目成了废题。

4.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许多老师往往未能从整个单元或整册课本或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来设置作业,导致作业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系统化。

确实,传统的作业形式曾经给学生带来无数负担和压力,许多学生丧失做作业的兴趣,学生把作业当苦差,作业质量低劣,影响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发展。本人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改革传统的作业模式,联系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我对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尝试。

一、考虑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身理特征,在作业形式和内容上多费点功夫,应力求多样、新颖、有趣,使学生产生完成作业的欲望和新鲜感。

如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唱一唱、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等。例如,学习《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后,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同学推选人选,利用课余时间编写课本剧本,排演课本剧,并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忙得不亦乐乎,这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

中国古典诗歌旋律优美、琅琅上口,并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如果能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将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灵感。

二、重视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教师可以设计深化知识理解,激发探究意识的操作性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真正地动起来;可以设计提高观察能力,丰富生活积累的观察性作业,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社会,感受生活的气息;可以设计拓展知识领域,增加知识积淀的阅读性作业,实现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可以设计增进口语交际,锻炼表达能力的表述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现技能;也可以设计引导关注现实,培养合作精神的调查性作业,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优化作业设计的层次,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学情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布置作业时就要考虑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难度、不同数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得其所,并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灵活地设计丰富、有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例如教学了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之后,我设计如下的作业:

1.背诵、默写该古诗。

2.古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课外选读孟浩然的其他诗歌1-2首,背一背。

4.查找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文。比较阅读赏析其他隐喻诗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5.画一幅画给诗配恰当的图。

其中,1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2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3是拓展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积累语言。4是加深理解诗意。5是自主型作业,是选做题。1、2为必选项,3、4、5是自选项(可以任选1-3项),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做题,同时也避免了好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的现象。

四、关注作业设计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学会合作已经成为21世纪新型人才的必需要求。合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作业中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学生在同一个问题上会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解决方法,通过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高判断能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今后我们将在研究创新型作业的道路上继续努力,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语文学习成为一泓活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作业设计中学知识、长才干。

参考文献:

[1]仝菊芳.《对语文作业形式的一点思考》.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2)

[2]刘春生著.《作业的革命》.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4月

[3]张波.《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作业》.《学园》2012(20)

作者简介:

陈雪芬,女,中学高级教师,1975年5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区级先进教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正参与省级课题创新型作业的研究。

猜你喜欢

作业语文设计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