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史学阅读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学建构

2019-03-18罗开林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微课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知识点的微课教学为例,探讨通过史学阅读,以获取丰富的教学材料,拓展教学思路,并讨论在构建一个符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史学阅读 核心素养 微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36-02

一、史学界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研究情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尽管只在苏俄运行了3年多就被取消,但不仅对苏俄历史发展甚至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姜长斌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由于苏俄当时存在一股强大的“左倾”社会主义思潮,哈布林和考茨基各自建构的一套战时共产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1];杭琍也认为列宁在意识到“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已经失败了之后,体现出务实和与时俱进的独特思考能力,他及时修正理论,调整政策挽救了国内危机[2];但俞良早[3]则主张列宁并没有“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反对这样随意批判列宁的观点;曲延明进一步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计划,而只是因参加一战而导致俄国粮食危机恶化所产生的国家生存所需[4];与其类似,张季和、徐长安[5]、闻一[6]也都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严峻的国内战争压力下被迫采取的政策,在当时是必要的, 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在过渡时期继续采用该政策则是错误的。王浩斌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在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经济制度基础,但是由于该制度的超前性,导致它脱离了俄国的国情终归于失败。[7]杨奎松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革命社会主义思想的外在表现,是列宁建立政治集权过程中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结果[8];刘诚、陈晓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激化了工农联盟之间矛盾,还激化了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的党际分歧和矛盾,直接导致了苏俄一党制局面的形成,在缺乏党内民主和党外监督机制的情况,最终导致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悲剧。[9]此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10]及《列宁全集》都是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始档案文献。

二、史学阅读指引下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微课教学建构

以史学阅读为基础,我们将从两个角度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教学建构。

(一)什么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继土地社会化的法令颁布之后,1917 年底 1918 年初,苏维埃政府又先后颁布了将银行、铁路、商船、外贸以及大工业企业等收归国有的法令;明令全国……由政府配给粮食和其他必需品;宣布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杨奎松:《十月革命前后列宁的社会主义主张与实践》[11]

问题:根据材料和教材,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实行了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型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和实物分配制]

教师讲述:十月革命后,作为第一个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基于哪些考虑而采取这些政策呢?

(二)为什么列宁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在现今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范围内,所谓自由就是自由贸易,自由买卖。……但是,最先进的(共产党)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1.剥夺地产 …… 4.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1848年《共产党宣言》[12]

问题:马克思描绘的社会主义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参考答案:社会主义社会是消灭私有制;取消自由贸易,没收地产和财产;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的社会]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1919年)[13]

问题:根据材料,列宁为什么要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参考答案:为了坚持国内战争,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推进苏俄的共产主义建设]

教师讲述: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也是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也始终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革命的近期目标,甚至公开宣布:“我们正在大踏步地向社会主义前进”。

(三)为什么列宁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教师讲述:但列宁在1921年却公开承认:“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是什么现实让列寧承认自己的决策失误了呢?[14]我们来看这则材料:

……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它促成了俄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甚至喀琅施塔得的水兵……提出了“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根据材料,是什么现实让列宁要放弃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参考答案: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教师讲述:在国家现状的压力下,列宁随即调整国家政策,开启了“新经济政策”时期。

(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苏俄有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该政策尽管帮助苏俄支撑了国内战争,但也在苏俄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未来苏联的兴亡。

该政策的实施破坏了多党合作赖以建立的工农联盟基础,激化了党际分歧和矛盾,强化了俄共(布)对国家的全方位控制,大大压缩了多党合作的政治空间,改变了苏俄政党制度建设初期的政治生态,俄共(布)一党执政的政治制度逐步形成。

——刘诚,陈晓梅:论十月革命后苏俄多党合作实践的终结[15]

问题:根据材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苏俄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破坏了工农联盟的基础;终结了苏俄的多党合作局面;埋下苏联解体的隐患]

教师讲述:正如杨奎松教授所言:布尔什维克激进的剥夺、改造措施,从一开始就受到苏维埃政权内其他党派团体的质疑,列宁采取了无情的予以打击和压制从而走上了一党执政的道路,最终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最初的隐患。而新中国在建国后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起到了团结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确保了我国的团结局面并减少了决策失误,反映出我党的伟大和政治智慧。

三、史学阅读在微课教学建构的思考

提高学生的史学核心素养特别是材料分析能力,关键在于提高教师在备课阶段的史学阅读质量,并将史学阅读与日常的史料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钻研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和考试命题的根本依据,是教师备课及教学的依据,也是国家对教学内容的国家标准。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具体内容时必须反复钻研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及其内涵,这是所有教学的根基所在。

(二)正确选择史料。

广泛的史学阅读是手段,目的是选择精而短的史料,既达到引导史学思考,还能减少学生阅读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需要教师选择有信度和效度的实证史料为高质量史学教学奠定基础;同时也要选择图像材料、实物材料、实地材料等多种史料以丰富教学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史料的分析认知能力。

(三)教学中注意教学立意。

教师的教学立意高低决定了学生所能体验的史学理念和史学视野的高低。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必须在教学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明辨是非,扬善去恶。

参考文献:

[1]姜长斌:《“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和直接过渡思想研究》,《苏联东欧问题》, 1987年第2期, 第30-39页。

[2]杭琍:《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实源于“直接过渡”的思想》,《江汉论坛》,2001年第5期,第68-71页。

[3]俞良早:《正确认识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论》,《江汉论坛》,2000年第9期,第,73—78页。

[4]曲延明:《“战时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还是生存方式》,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5]张季和,徐长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和“直接过渡”的错误》,《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第8—13页。

[6]闻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思想》,《史学集刊》,1983年第2期,第57-63页。

[7]王浩斌:《列宁对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月,第5—9页。

[8][11]杨奎松:《十月革命前后列宁的社会主义主张与实践》,《俄罗斯研究》,2013年第1期,第107-146页。

[9][15]刘诚,陈晓梅:《论十月革命后苏俄多党合作实践的终结》,《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第50-56页。

[10]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版。

[1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 年 1 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259页。

[13]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人民出版社,第41卷,第208页。

[14]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1921年10 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第184 页。

作者简介:

罗开林(1982—),男,江西于都人,历史學硕士,江苏省昆山市费俊龙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微课核心素养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