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03-18朱思睿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学化应对策略学前教育

朱思睿

【摘要】随着科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教育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学前教育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然而,当今的学前教育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重大危害。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小学化”这一问题,切实结合社会实际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可行的改进对策,规范学前教育。

【关键词】学前教育 小学化 原因 危害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24-02

幼儿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阶段,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的教育应该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遵循教育规律。“小学化”教育模式严重脱离幼儿的实际情况,学校和父母过渡的拔苗助长给幼儿带来了过重的身心与精神负担,束缚幼儿的自由健康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提出有效可行的矫正策略。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分析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是由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引起的。

不少幼儿园及幼儿教育工作者把幼儿教育的任务等同于幼小衔接,认为此时学生的发展情况决定了学生的起点,这是非常不对的,是对幼儿教育的严重误解。其次,不少幼儿园生搬硬套小学的教学模式,把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一味地强调学生会认、会背、会写了多少东西,考了多少分,以此作为学生的收获,学校的教学成果。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与家长的错误需求有关。

有些家长不了解幼儿发展的特点,把过难过多的知识和任务强加给孩子和学校。部分家长认为老师组织游戏和带孩子玩耍就是在浪费时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们期望听到孩子说今天学会了哪个字,学会了加减法,背了哪首诗等,认为这样孩子才有收获,幼儿园及老师才真正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当家长把这些方面作为考察幼儿的主要发展情况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幼儿的自我为中心和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之路[1]。

(三)私立幼儿园的不合理竞争也加剧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进程。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办园力量的大量涌入,幼儿园开始出现严重的良莠不齐问题[2]。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各种小规模的幼儿园随处可见,他们通常是私人创办的,部分幼儿园之间的生源竞争、利益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争相展现自己的优势来吸引学生及家长,不少幼儿园打出“幼小衔接”的口号,不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而是执行小学的作息制度,按照小学的课表上课[3]。以枯燥的讲解、大量的练习、强制冷酷的管理逼迫孩子学习拼音、计算、英语等,他们迎合了父母的需求,打响了自己的旗号,却抹杀了孩子的活力。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首先,不少幼儿园取消游戏和户外活动课,严格规定学生要规规矩矩在教室端坐四五十分钟,而且要全神贯注的听讲,这对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就是煎熬,对他们身体的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都不利。

其次,幼儿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强行灌输给他们超过他们理解、接受水平的知识,给孩子布置写不完的作业,影响孩子的视力、降低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严重的甚至造成孩子厌学。据实地访问结果显示,部分孩子明確表示自己渴望放假,不想去幼儿园。他们小小年纪,应该享受幼儿园的欢声笑语,应该体验与伙伴们游戏的自由快乐,应该无拘无束的成长。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宣称力度,普及幼儿教育知识,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没有错,但人应该在合适的时期做适合的事情。幼儿期的孩子真的需要死记硬背20以内的加减法,真的应该会认写很多汉字吗?这些对孩子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小学再学也并不晚啊。这个时候的他们需要的是顺从天性,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存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兴趣,开心健康的成长。因此需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让父母多了解幼儿期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给孩子最合适的教育。

(二)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幼儿教师。

国家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并且建立严格的选拔要求,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人际交往、性格养成的初期,幼儿教育有着自身的特定规律和要求,需要各方面的辅助与配合。因此,只有真正了解幼儿发展规律同时又懂得幼儿教育策略的专业幼儿教师,才能有技巧、有方法的引领和帮助孩子们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好奇心,让孩子快乐成长,健康发展。

(三)有关部门加大对幼儿园的审查考核,从制度上保障幼儿园的良好发展。

国家也应加大对各大幼儿园的监管力度和治理强度,严格规范建立幼儿园的条件,对私立幼儿园的办学资格进行审查,规范幼儿园的收费制度和课程设置,避免因各幼儿园之间的恶性竞争引发的填鸭式的灌输知识,机械式的题目训练,不合理的教学效果攀比。

学前教育要从所在地区、幼儿园的现实条件出发,结合幼儿的年龄、智力水平、心理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内容,巧妙运用教学方法,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该切实做好带头作用,配合学校给予孩子适当的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

参考文献:

[1]宁霞.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解决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159.

[2]李才芳.如何防止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现象[J].大众文艺,2018(15):224-225.

[3]周芬,周先进.幼儿教育“小学化”弊端及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18(18):40-43.

猜你喜欢

小学化应对策略学前教育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