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句丽史精品课程双语教学浅析

2019-03-18朱诗惠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历史学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朱诗惠

【摘要】双语教学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主要趋势。本文在系统地分析历史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基础上,以中国高句丽史这一有着鲜明地方特色的史学研究为例着重探讨历史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探讨历史学专业相关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切实可行方法与措施,并据此对历史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提出粗浅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 历史学 中国高句丽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11-02

一、前言

中国高句丽史特色课程作为吉林省精品课程,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伴随着中国、朝鲜、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对高句丽史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高句丽史课程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国际上认可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导入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和“过渡型双语教学”。结合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我国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保持型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本文以国际化双语教学模式为依托,就其中“保持型双语教学”教学模式对中国高句丽史课程的“双语化”建设进行探索。结合双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对“中国高句丽史”课程的“双语化”进行探索,丰富“中国高句丽史”的课程建设,为人们在双语教学模式下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国高句丽史课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中国高句丽史课程双语教学的合理设置

1.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一切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可靠保证。中国高句丽史课程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应结合历史学专业的培养目標和中国高句丽史的课程特点,任课教师应制定一份科学且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由于开展双语教学比用单纯一门语言教学难度更大,跨度更强,笔者建议中国高句丽史课程的开设学期应在学生修满一整个学年的大学外语课程之后开设,这样便于学生用第二种语言理解这一专门史学资料;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高句丽史是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门类中的专门史分支,笔者建议在学生修完中国古代史相关课程之后再开始中国高句丽史双语教学课程更为合理,也更利于学生的吸收。在讲授学时方面,目前高校授课学时多为36课时、48课时,但由于要进行双语教学,其难度有所增加,进度相对缓慢,因此,笔者建议适当增加中国高句丽史课程双语教学的学时。

2.更新教材

目前历史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分别是采用纯英文教材、英文课件;采用纯汉语授课;采用英文教材、英文课件与中文教材、中文课件相结合的形式,授课者采用中英文交叉进行授课及教材、教学课件、授课方式全部使用英语。中国高句丽史课程隶属于地方史,由其课程性质决定采取第二种教学模式更为合理,这就要求授课者应将专业知识与英语工具紧密的结合起来。在时间跨度上,中国高句丽史起始的年代下限为公元前37年,年代上限由于文献缺乏无从考证,或许更久;在内容涵盖上,中国高句丽史所涵内容非常丰富,从高句丽民族的起源到高句丽民族的兴衰,从高句丽帝国到高句丽政权,从高句丽经济到高句丽文化。因此,纯英文教材无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也不能更好地解释某些专业术语。授课者必须结合现有的中文教材自编符合课程设置的英文教材,在授课过程中合理、灵活地使用两种材料。在具体讲授过程中,授课者合理掌握“过渡型”原则,最大限度的创设语码转换环境,使学生通过中英文教材、中英文课件声情并茂的展示,既学好专业知识又能提高第二语言的运用能力。

3.合理选取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更新体现在备课、授课及课后检测各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都是“保持型”双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1)备课

此环节要求授课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中国高句丽史课程的具体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双语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在备课环节最应该考虑的是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语言为授课语言。“保持型”双语教学的授课语言形式是母语与外语(通常指英语)互为“主体语”与“嵌入语”,授课教师应根据语码转换策略灵活的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语码转换策略指的是在同一段会话中交替使用多样化语言,其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有多个教学功能,例如,专业名词解释,特殊史实资料原滋原味展现及介绍新主题等。针对中国高句丽史课程每个章节的不同任务,授课教师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大前提下,可以在每堂课程中频繁穿插必要的语码转换教学方法。

(2)授课

授课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授备课内容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科学有效的授课手段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授课教师应结合中国高句丽史课程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可以采用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界面美观简洁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手段,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照片及影视资料更好的了解史学资料以及该段史学产生的时代环境与文化背景。

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上,授课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采用多层次、可操作的双语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程度差异以及课程内容情况等进行行之有效的双语授课。这种灵活的采用语码转化手段的“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当下师生的现有实际情况,也能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3)课后检测

课后检测包括每堂课程结束后的课程作业以及最终课程全部结束的考核手段。作业布置是“保持型”双语教学的课后延伸,是深入检测学生对专业知识及专业英语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授课教师在作业布置上,笔者建议应在体现“保持型”双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基础上, 既要有中国高句丽史课程专业内容和专业英语知识,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在考核方式上,笔者认为应调整考核方式,应从片面的追求卷面分数中走出来向追求综合素质的提高层面上转换。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的考核应包括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课堂演讲情况、出勤情况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参加辅导答疑情况等构成。笔者建议期末检测应重视学生理解、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在第二语言环境下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及在专业素养基础上学生对第二语言的运用能力层面上来。科学有效的检测手段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掌握教与学的互动情况。

三、结语

历史学科中的中国高句丽史课程作为一门地方性、民族性很强的课程,在实行双语教学过程中应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直接反映课堂教学水平等方面入手,切不可急功近利、本末倒置,应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国高句丽史课程推行双语教学模式,其理论意义在于为人们在双语教学模式下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国高句丽史课程提供借鉴与参考,并且本文旨在向国内外学生乃至历史学学者展示中国高句丽史这一有着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的史学资料;其实践意义在于在传统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双语教学的思想对拓宽学生的事业、发展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对不同文化理解、培养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力以及学生综合使用外语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总之,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史学研究人才,又顺应了历史学科教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

参考文献:

[1]何自然,于国栋. 语码转换研究评述[J]. 现代外语,2001(1).

[2]耿铁华.高句丽史简编 [M].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1).

[3]沙露茵.历史学专业英语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王斌华.学习双语教育理论探索我国双语教学[J]. 全球教育展望,2003(2).

[5]刘海英,高磊. 强化专业英语推动双语教学——绥化师专历史专业外语教学实践[J]. 绥化师专学报,2003(3).

猜你喜欢

历史学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历史学
“裸婚”背后的历史学思考
军事历史学的形成及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