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66年5月:世界级数学难题宣告破解的那一刻

2019-03-18

百科知识 2019年5期
关键词:包围圈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

1966年5月,一篇发表在中国科学院刊物《科学通报》第17期上的一篇文章—《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引起了世界关注,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的成果造就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1742年,哥德巴赫发现,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他对许多偶数进行了检验,都表明这是确实的,但却不能够证明它,只能称之为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与费马猜想、四色猜想并称为世界三大数学猜想。现在后两者已得到证明,从而由猜想变为定理。

由于哥德巴赫猜想一直难以证明,所以有人就想通过设置包围圈,来逐步证明哥德巴赫这个命题一个素数加一个素数(1+1)是正确的。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法证明了“9+9”;1924年,德国数学家拉德马赫证明了“7+7”;1932年,英国数学家埃斯特曼证明了“6+6”;1938~1940年,苏联数学家布赫斯塔勃证明了“5+5”“4+4”。1956年,我国数学家王元又证明了“3+4”“3+3”和“2+3”。包围圈越来越小。

另外,在1948年,匈牙利数学家兰恩易另外设置了一个包围圈,证明了“1+6”;1962年,我国的潘承洞和巴尔巴恩证明了“1+5”;同年,王元、潘承洞又证明了“1+4”;1965年,布赫斯塔勃、维诺格拉多夫和庞皮艾黎都证明了“1+3”。直至1966年,陈景润宣布证明“1+2”。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大脑。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了6麻袋稿纸。

1973年,陈景润经过修改的完整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正式发表在《中国科学》杂志上,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多国的数论书中。陈景润还与王元、潘承洞共同获得了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真正令陈景润名扬全国、家喻户晓的是1978年1月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的徐迟的长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这部被认为是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轫之作,不仅对思想解放运动和科学春天的到来产生巨大的推动,也令陈景润成为科学家的代表,成为当时人們最崇尚的偶像,无数青年学生在他的事迹的感召下走向了钻研科学之路。(本刊记者)

猜你喜欢

包围圈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
“最美奋斗者”——陈景润
数学迷——陈景润
陈景润攻克歌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教子有方
猜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