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衔接教学之我见

2019-03-18何存燕

甘肃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做法作文教学现状

何存燕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策略;做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2—0085—01

随着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随着大语文观的逐步形成,语文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教学已成为凸显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作文衔接教学水平,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呢?笔者就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推进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改革。

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现状

针对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现状,笔者对周边部分学校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情况曾进行过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仍存在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中高年级作文教学衔接不够,过渡不自然。绝大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标尤其是新课标修订版的解读不到位,对于学生应该达到的作文标准了解不清,甚至含混,于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总是模棱两可,率性而为,缺乏指导性、针对性,以致于盲从,教材到了哪个单元便教到哪个单元,目标性不强,更谈不上系统性、过渡性。由此,学生对写作文亦是亦步亦趋,邯郸学步。具体说来,中年级过分注重遣词造句,很多学生将作文写话练习写成了造句,句子本身是通顺的,有含义的,但是上下句衔接不够或是没有联系,句群意思表达不明确。对这些问题,教师缺少明确的指导。高年级学生作文又过于注重思想情感的表达,对于常见应用文的写作,教师缺乏指导。因此,目前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存在彼此关联不够、过渡衔接不紧密的问题。二是学生收集素材、表达自我的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平时不注意收集作文素材、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的广度、深度不够,以致作文时无米下锅,困难重重。

二、 改进策略及具体做法

针对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以上方面的问题,笔者近年来在作文衔接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摸索出中高年级作文衔接教学的几点做法:一是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切实掌握不同学段对学生需要达成的作文目标,以及各学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要求,以便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第二学段(3-4年级)写作目标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指出: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由此可见,课标对学生在不同学段需达成的目标设计是具体的、明确的,有一定针对性的,语文教师只有完全熟悉《语文课程标准》,方能在课堂教学指导中引领学生走进各自的习作天地,在他们能力发展的范围内实现最大化的写作训练,并逐步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二是指导学生学会走进生活实际,选择性收集作文素材,为作文写作奠定坚实素材基础。素材来源于生活,写作高于生活,这是笔者在作文写作指导中一贯坚持的原则之一,教师必须引领学生不断深入生活,走进生活,了解生活,记录生活,收集作文需要的材料,并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互谈看法、组内提炼等多种形式,形成具体作文范畴引领下的作文素材,然后通过自我真实思想情感的再现,完成作文写作,这样的作文,学生不会无话可说,也不会畏惧作文写作,而是从中体验到写作的快乐。三是层级推进,将总目标分块消化。新课标对学生作文有总体目标的设定,亦有学段目标的划分,但是作为语文教师要将学段目标进行分块划分,根据教材单元训练的重点,结合教材文本的讲解,以及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让学生逐级实现分块目标。比如,留言条、通知等应用文的写作,可结合学校、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熟悉并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对相关文体的把握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乐于接受并影响深刻。四是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写作与推荐发表结合,最大限度提升学生作文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亦是如此。我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常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群文阅读,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积累精美的语言,同时,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定期进行评选,除在班级进行范读,推荐在校报、县级刊物以及省级教育杂志、报纸發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收到了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衔接教学只要抓主抓重,层级递进,深入生活,强化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必将得到全面提升。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做法作文教学现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