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法的实践研究
2019-03-18高宝玉
高宝玉
【关键词】 学案导学法;内涵;实施;作用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2—0072—01
学案导学法是一种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期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加以引导,以课前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教学手段,进行师生合作的教学方法。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学案导学法”因易操作、高效率、实用性强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在实际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案导学法的内涵及实施
“学案导学法”是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编写学案和师生共同使用学案,努力实现“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教师侧重指导学生学习,学生讨论,教师答疑解难,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通过教师适当的诱导和指导,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案导学法”与过去传统教学方法的最大区别是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课的现象,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思和导练部分是课堂学习的中心环节。通过学习思考,使学生明确并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掌握认知方法及得到必需的技能训练。
1. 课题引入。旨在激发引导,设置情境。教师根据学习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特点、技能水平设计物理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学案中拓展的知识面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变“苦学”为“乐学”。
2. 探索规律。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认真细致地设置好学习方案,如,指导阅读方案、实验探索方案等,通过学生亲自参加学习操作,由观察、分析、综合和归纳等形成新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同时使学生对学习知识持有一种科學的认知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讨论题目,或由学生直接提出问题或出示讨论提纲,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解疑,再由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以补充完善讨论结果,这样使学生不仅获取了新知识,同时使科学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得到了全面提高和发展,也提供了学生展现自己、发表见解的场所和机会,变“学会”为“会学”。
3. 形成规律。本阶段的目的是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及时疏导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思维障碍,建立学习“台阶”,让学生解决问题,突破难点。设计问题时,做好过渡,找准切入点,保证教学双方思维活动能够达到同步协调进行,通过学生自己努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而形成知识系统。
4. 目标检测,辅导和课后反思。为了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教师根据学习重点选择变式或发散式教学,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提出问题,将知识规律和方法巧妙设计,在练习题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学生讨论或者教师点拨,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到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覆盖本节课学习目标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达标检测。对个别学困生进行必要的辅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能赶上其他同学学习的步伐。
二、学案导学法的作用
1. 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案导学法能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角色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因为“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只有学生自己投入到学习中,自己发现,自己创造,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从而学会学习。为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指导者,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做真正的“演员”。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案导学法抓住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个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概括能力,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辨析、分析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问题讨论,学生经过努力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最后达到自主成功。
3. 使课堂成为学习的创造性活动,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学案导学法通过学生自学、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尝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主动捕获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真正使素质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