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2019-03-18王连嫔
王连嫔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趣味;抽象;生活情境;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1—0113—01
生活是学习知识的源泉,我们的生活与空间、时间、数、量、形等息息相关。生活中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要教好数学,教师必须能引导学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下面,笔者就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让学生感知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产生数学问题,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十分重视让学生归纳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多媒体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以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学生不易理解。为此,在教学前,笔者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缝纽扣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三、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要教好数学,教师就要综合考虑实际,适时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知识,获取能力。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要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了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在生活中我们时常見到这些物体。让学生通过自己从生活中拿出一些这样的物体,让他们自己去感知生活中不仅有平面图形,还有立体图形。这样,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就会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爱上数学。
四、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拓宽数学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认知和行为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数学广角——烙饼”时,笔者就让学生回家观察妈妈平时是怎样做的。这样既容易学会知识,又增长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留心身边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并使其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2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就必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