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需要树立什么样的文化观念

2019-03-18马军海

人民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时代

马军海

【摘要】新时代的文化观念应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匹配,超越西化与复古、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立足于中华文化的连续性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实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传承与发展相结合、借鉴与包容相结合,确立自信自觉的文化理念,为中国人的生活作出前瞻性而非跟随性的理念设计。

【关键词】新时代 文化观念 时代现实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应该树立与之相匹配的时思想意识、文化观念,使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适应。特别是面对西方文化的全球蔓延,中国更需要保持自己的思想独立性与文化主体性,不能跟着西方亦步亦趋。从文化观念和文化主张上来说,我们需要立足于文化观念与民族复兴的内在关联性,不断省察自身的文化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观念。

省思西化、复古的文化观念

晚清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人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一问题开始不断反思自己的文化传统,从器物、制度到伦理、思想,从基于维护中国文化之“体”的洋务自强与变法维新运动,逐渐转变为激进的政治革命与文化革命。在这期间,志士仁人提出了诸多救亡主张,如“中体西用论”“托古改制论”“全盘西化论”“返本开新论”等。在这些思潮中,流行性、主导性的观念还是向西方学习,输入西方学理。这一文化主张,表现为西化、反传统等文化观念,即视西方文化所提供的价值理念、制度规范为普遍的标准,以西方之理、西方之术作为评判中国社会的尺度、标准。然而,这种西化的文化观念隐含着一种文化优劣的等级观念,即以西方文化为优,以中国文化为劣,把西方文化理想化,把中西文化之别简单地视为“古今新旧”的差别,对中西文化作出非此即彼的判定。

西化的文化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传统文化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但是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具有现代价值。由于其过于突出“传统”与“现代”的“断裂性”,又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因此,也没有看到文化传统自身的连续性。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思想界的理论论争也多围绕西方传统中不同思想流派、理论主张之间的冲突与较量展开,但这些思想理论大多隶属于西方现代性话语。许多提法仍然没有完全突破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文化思维方式,没有超出“文化进化论”的解释模式,没有完全摆脱西化的文化观念。

与西化的文化观念不同,一些文化保守主义者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并不是现代化的障碍、阻力,传统文化内在地包含着现代性元素,可以从中发掘现代性价值,与现代社会、当代文化并无冲突、矛盾。然而传统文化毕竟是与传统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价值体系,不会自动地与现代社会结构相适应。文化作为人生活样式的表征,必须观照和回应时代现实。传统文化无法绕开时代现实,不能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脱离。复古的文化观念,剥离和回避了时代现实,仍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意识。

文化观念之更新,必须正确处理好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元素已经不可避免地存在于中国人的生活中,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应该认真地思考如何对待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

树立自信、自觉的文化观念

一是要坚持文化传承发展的“自主性”原则。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复述、照抄照搬,而是有所鉴别、有所扬弃、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要讲清楚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精神基因,不能含混地对待传统文化,不能无区别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新时代的思想内涵和表达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外在地、武断地以某种普遍J生原则对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而应深入到文化的内部对其进行鉴别和扬弃;不能停留在典籍文本的训诂层次一味复述古代中国存留下来的历史记忆和价值憧憬,而是应创造性地诠释扎根在民众文化心理结构中的文化传统,在中国人自己的生存体验中不断赋予既有的话语以新的时代内涵,生成当代中国的价值与精神。

二是要坚持文化传承发展的会通、融通原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要尊重和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又要在交流学习互鉴中,吸纳人类社会文明的有益成分。中华文化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吸收和融通,在文化交流和融合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不能拒斥西方文化,而是要在文化会通的意义上进行交流互鉴。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超越“复古”与“西化”、“普遍”与“特殊”二元对立思维,在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与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基础上,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既不固步自封,亦不食洋不化,把中华文化的发展放到全球文化中来思考,超越“民族国家观念”“文明等级论”“文明冲突论”“大国兴衰论”,进一步彰显超越民族国家观念的社会主义文明观。

三是要坚持文化传承发展的个性化原则。我们在尊重文化自身的连续性及其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同时,更要强调文化发展的个性、创新性。要想走向现代化,不能视“现代性”而不顾,不可能完全抛开现代性话语体系,但是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不能也不应当完全依傍西方的思想文化,须超越西方现代性的话语系统,依靠自己的头脑和智慧,按照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对中国经验给予深刻的体认和解释,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衔接点,在价值选择与道路选择上能够自作主宰,走出属于自己的中国道路。

构建新的文化体系需要领会与观照时代现实

中国的发展道路、实践经验不能依照西方样本。新时代的文化观念,无疑要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实践经验在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上予以观照。换言之,要把文化观念的更新置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融入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及其未来的思考之中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关注人自身的成长,强调共同福祉。就此而言,新时代的文化观念,在精神风格上是人文主义的,在价值追求上是共同体主义的。

新时代的文化观念不仅要对当前中国经验有所领会,而且要对中国道路的持续推进有所观照。对中国道路的持续推进有所观照,也就是说新时代的文化观念不仅要解释当代中国的实践,而且要引领中国道路的持续发展。文化观念有其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主要表现为一种前瞻性的理念引领。这种理念引领,主要体现它对时代变迁及其精神转向的洞察与自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不仅广泛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而且也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格局和秩序。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活力和魅力,也增强了中国人的自信,点燃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新时代的文化观念,还须观照当代人的精神生活狀况。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一举改变了近代中国的贫弱境遇,改善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追求。近代中国的贫弱,催生和加剧了反传统、西化的文化观念;当代中国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西化的文化观念,但经济领域的工具理性、效益原则又不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世界。人们行动的根据、原则,渐趋理性化、合理化,正当性观念、合理化原则被功利化。经济领域效益的优先性与正当性原则被放大和置换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解着传统中国人的“义利”观念、“道德文章”观念。面对负面社会思潮的冲击与人文精神的失落,当代中国人应当坚守文化立场,而不是陷于物欲、财富中不能自拔。

责编/牛牧瑶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