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博物馆让文物资源“活”起来
2019-03-18岳娜
岳娜
【摘要】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有助于稀缺文物资源的互通与共享,丰富历史文物的展现形式。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让沉睡在博物馆中的各种文物资源“活”起来。我们要推动传统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向智慧博物馆转变,使其成为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让文物保护利用与新时代文化建设同频共振。
【关键词】智慧博物馆 文物资源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悠悠中华史,上下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犹如燃燃不息的篝火,照亮了前行的崎岖路途;又如耀眼的指路明灯,指引着中华儿女前行的每一步。作为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文物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内涵,也凝结了千百年来的文化精华,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与薪火相传作为基本出发点。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与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逐渐被忽视,甚至被淡忘。对此,我们应该立足当下、认清现状,就如何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让沉睡在博物馆中的文物资源“活”起来等问题进行深入探寻,让文化宝藏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获得新生。
推动传统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向智慧博物馆转变,使其成为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
在人类文明之旅中,博物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不仅是文物保护的阵地、文物收藏的绿洲,也是文物管理的家园。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扎根生长,通过一代代中国人的辛勤努力与不断创新,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为了让中华文化这棵大树枝繁叶茂,让传承体系更加完善,我们应当将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引入博物馆,将其运用于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打造智慧博物馆,让人民群众在文化遗产的空间中漫游,了解更多历史文化知识。
在建设智慧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其公共文化机构的特性,通过独特的方式,将丰富的人类历史文化资源呈现给民众;另一方面,我们应当脚踏实地、集思广益,不断创新、挖掘、提炼文物资源的价值,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我们要改变过去的单一管理模式,并转向对文物资源的动态管理,使之从原先的文物信息管理平台发展为综合性的管理平台,从过去的文物实体展示演进为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物资源进行生动展示,从而推动传统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向智慧博物馆转变,使其成为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
智慧博物馆使文物保护利用与新时代文化建设同频共振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智慧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资源的展厅、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宝库,也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缩影和人类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崭新篇章。智慧博物馆不仅可以将历史文化资源生动鲜活地展示出来,还可通过多元的宣传手段诠释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
作为文化产业的物质载体,博物馆将人文研究、基础教育、文物收藏与保护作为体现价值的手段,以文物欣赏、文化传承作为使命和职责。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调研时指出:“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这为我们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当前,全面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例如国家博物馆就在博物馆智能化展示與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国家博物馆通过创造性地建设虚拟故宫,不仅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巧夺天工,而且还有助于民众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使文物保护利用与新时代文化建设同频共振。
我国现存的文物资源有不少都位于城镇与偏远山区,如果缺乏有效管理,就会使文物资源面临保护无力的困境。例如我国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等项目,就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意义重大。未来,我们仍要不断在保护方式和保护手段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互联网+博物馆”模式不仅仅意味着技术的迭代,更意味着我们对历史文物解读方式和呈现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智慧博物馆将一改旧有面貌,不再单纯停留在对“曾经的”“沉睡的”或者“价值连城的”文化资源的展示上,而是更多地关注人民生活中一些接地气的、原汁原味的实体或风俗,并以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对各类文化资源进行整合。
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有助于稀缺文物资源的互通与共享,丰富历史文物的展现形式
《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坚持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共同参与,推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推进文物信息资源、内容、产品、渠道、消费全链条设计,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化消费,进一步发挥文物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作用”。智慧博物馆以博物馆为实体基础,以数字化为实现手段,采用物联网及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采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数据存储与分析系统,凭借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打印、web应用、三维动画等技术构建文物展示系统,利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博物馆在线监测与监控系统,为博物馆功能的全面升级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与传承等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有助于稀缺文物资源的互通与共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论是大型博物馆,还是小型收藏馆,彼此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加强沟通交流成为其共同的夙愿。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理界限,畅通了场馆之间的联系通道,使得独立的博物馆不再受到文物或墓葬等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限制,能够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参观者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了解各类文物知识。目前,国家博物馆、山西博物院等场馆都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了文物展示平台,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完善了传统博物馆在文物资源交流互通上的欠缺与空白。
建设智慧博物馆,有助于丰富历史文物的展现形式。对于参观者而言,传统的文物展示往往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互动性和趣味性不足。因此,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主体多元、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是我们亟待破解的问题。智慧博物馆的搭建,需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将文物数字化,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信息服务的种类,而且还可以丰富呈现的手段,使线上线下有所互动。
正如《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所指出的,“我们应立足于当前传统博物馆向智慧博物馆转型阶段,深刻把握文化传承的历史内涵,充分发挥智慧博物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机构优势,高效利用文物资源的价值,同时切实落实党中央关于创新建设智慧博物馆政策,真正实现‘让静止文物活起来,让传统文化传下去的畅想,让中华故事得以生动传唱”。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上,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建设智慧博物馆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用文明的力量助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进步。
责编/王妍卓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