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趣、有效、有内涵的思想品德复习课
2019-03-18王海燕
王海燕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既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实现学科价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值得研究。笔者以《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一课的复习为例,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新瓶装旧酒,让体系建构更有趣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复习时需要将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显然,简单的知识点复习势必会给学生带来“枯燥无味”的情感体验,不利于学生从体系的高度来建构知识网络。因此,本节课我选择了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课堂。
1.举案说法——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受贿案。(播放周本顺受审视频)
师:观看视频后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1: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生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高官也是如此。
师:是的,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反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今天我们来复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2.法伴我行——体系构建。
师:我们先一起来构建本节课的体系。
(1)法律的特征。
师:“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体现在何处?
生3: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师: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和要求,法律不可能被所有社会成员自觉接受。我们要牢记我国的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其与法律的关系体现在哪里?
生4:表现形式不同、实现方式不同、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师:具体说说。
生4:表现形式不同体现在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是明确的、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同体现在道德靠社会的舆论、教育的力量和人们的自觉性,法律靠国家强制力。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体现在法律调整人们的行为,而道德调整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师:很好!法律和道德的联系又是什么呢?
生5: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师: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3)法律的作用。
师: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6:①法律维护公共秩序;②法律维护公共安全;③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④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小“题”藏大“法”,让解题教学更有效
解题教学是复习课不可回避的话题,解题教学的有效是复习课的最大追求。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解题教学更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会用“法治意识”和“理性精神”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跳出“题海”,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一个案例设计问题,借助问题的变式设计让学生体悟“简答题”“演绎题”“辨析题”等典型题的命题角度和答题方式,将“方法”这个大智慧通过“小问题”来呈现,以案例来演示解题的方法,让学生在“疑惑”“思考”“辨析”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深度学习,学会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得出合理的结论,并能够用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准确表达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1.简答题的讲解。
师: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刚才视频中的案例,案例可以说明本课中的哪些知识?
生7:由“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二百万元”可以看出,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师:还有补充吗?
生8: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
师:非常好,同学们关注了回答问题的角度。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结合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回答尽量要全面。
2.演绎题的讲解。
师:“×××如何体现×××”就是演绎题的标准特征,做好演绎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生9:第一步,画出设问中要演绎的观点;第二步,回归课本找出该观点的内涵;
第三步,
将该观点的内涵与材料信息比对,寻找联系。
3.辨析题的讲解。
师:我们的注意力仍回到刚才的案例。“有人说只要不做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不会违法”,对于这类题型该怎么做呢?
生10:“只要……就……”或者“就是……”是片面型辨析题的典型样式。解答辨析题应该先肯定观点中的正确内容,并解释相应的理由,然后指出观点片面的部分,最后围绕主题补充条件。
师:请大家对照这个步骤完成这道题。
三、“道”与“法”同行,让复习课更有内涵
能力立意已成为当前中考的热点,这对复习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习课必须站在学科的高度引领学生重新审视知识,整合资源,提炼方法。只有这样,复习课才更有内涵。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把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为“道法同行”。
1.知识层面的“道法同行”。
法治与德治,从古到今,在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两者缺一不可。法治需要德治的支持和配合,德治是法治的基础和保障。对我们有何启示呢?
生11:国家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我们青少年要树立法治信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2.方法层面的“道法同行”。
師:掌握方法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要从知识层面去理解“道德”与“法律”,更要从方法层面去理解解题之“道”,分析之“法”。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整理,寻找知识之间的关联,循着基本问题分析之“法”和基本题型的解答之“道”,形成方法和经验。只有这样,复习课才能更有价值,更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