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阉割小母猪疑似血友病的病例报道
2019-03-18杜万恒张华奇
杜万恒 张华奇
摘要:一头小母猪阉割后,发现其腹腔有大量出血,而手术过程正常,找不到出血及死亡原因,怀疑该畜患有血友病。基于小豬的死因,分析并总结了血友病症状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小母猪;阉割;血友病;调查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9)01-0017-01
幼年家畜的阉割手术是很常见的手术,对于基层兽医工作者来说也是最平常的工作,几乎没有任何难度。但是阉割手术过程中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笔者2017年在用正常手法阉割1头小母猪后第2天小母猪死亡,经排除其他原因后怀疑其死因为血友病。现将其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2017年3月5日上午,笔者受邀请前去临夏县莲花镇莲城村蒋某家去阉割1头小母猪(45日龄左右)。经询问畜主该畜近期各项生命体征正常,阉割的时候按照常规的方式,先将小母猪倒挂在事先准备好的木架上,对手术部位进行剃毛、消毒处理,于距离阴户10 cm处腹中线切开腹部,刀口长2 cm,取出两侧卵巢并切除,然后将输卵管放入腹腔复位,用连续缝合法缝合腹膜,在创口内撒入适量的消炎粉,再用结节缝合法缝合皮肤,伤口涂碘酒,手术很顺利。次日早晨畜主前来说头一天阉割的小母猪死在圈舍里,遂前往调查其死亡原因。到了畜主家发现死猪尸体苍白,早已僵硬。
2 诊断要点
经对死猪尸体进行解剖,发现其腹腔内有大量出血且凝固不全。分析出血是导致小母猪死亡的直接原因。实际工作中笔者一直采用上述方法阉割小母猪,且一般不对输卵管断口进行结扎,尤其是较小的个体更无需结扎,也从来没有出现过阉割后死亡的情况。因为动物机体都有自动凝血的功能,一般性的出血通过自身就能止血,不至于引起个体的死亡。遂怀疑这是一例血友病病例。因为血友病的共同特点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在此前还没有看到过有关猪、羊、牛等家畜患血友病的报道,但笔者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家畜患血友病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3 血友病概述
1793年,德国人康斯布首次公开发表关于血友病的描述。1803年,美国医生约翰·康瑞德·奥托发表了一篇关于血友病的文章,该文章推动了其他医生对该病的研究和论文的发表。1823年,德国人斯考雷恩首次使用血友病一词来说明出血问题。1828年,该词首次出现在斯考雷恩学生的一篇论文题目中,并从此专门用来指遗传性凝血障碍。十九世纪的英国王室出现了血友病。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种遗传性的血液疾病,它是指患者血液中由于凝血因子VIII或IX的缺少而导致一旦流血则血流不止的一种状况。表现为患畜容易出血,感染,引起贫血及多种并发症,目前还无法彻底治愈。该病是先天遗传性疾病,是通过上一代的染色体传给下一代,没有一定血缘关系是不会得的,且没有传染性。血友病A、B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血友病C是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有些病例在上一代没有任何症状,而下一代中有患病个体,其发病可能因基因突变所致。特征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血友病大多是终身的一种凝血障碍。
4 诊断方法
常用的诊断方法有血常规检查,凝血时间测定,基因测定,生化检查,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凝血活酶生成试验。血友病分子水平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异质性,基因诊断血友病是一种有效、精确、快速的方法,目前主要采用PCR进行基因分析。
5 治疗
该病没有根治方法。人类患血友病的报道近几年比较多。对症治疗方法有:①局部止血治疗;②替代疗法[(输血浆;冷沉淀物冰冻;因子Ⅷ、Ⅸ浓缩剂;凝血酶原复合物(PPSB);重组FⅧ的替代治疗)];③DDAVP(1-去氨基-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④基因治疗[1]。
6 小结
血友病有血友病A(血友病甲),即因子VIII促凝成分(VIII:C)缺乏症;血友病B(血友病乙),即因子IX缺乏症,又称PTC缺乏症、凝血活酶成分缺乏症;血友病C(血友病丙),即因子XI(FXI)缺乏症,又称PTA缺乏症、凝血活酶前质缺乏症。前两者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后者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2]。在畜牧兽医行业还没有详细的报道。诊断、治疗还处于空白,笔者只是在实践中偶然遇到了个例,从整个过程看与血友病极为相似,确诊需经过更详细的检查。
参考文献:
[1] 王鸿利,王学锋.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3):49-51.
[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中国血友病协作组.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5):46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