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商贸类专业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改革
2019-03-18姜玉蕊
姜玉蕊
【摘要】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通过产教融合,发挥企业和学校各自的优势。根据地方区域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引企入教”的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课程体系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对接企业和学校的各自需求,通过校企共建,实现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商贸类复合型人才,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关键词】引企入教 校企共建 课程体系
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主要途径,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为目标,高职商贸类专业的教学必须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相结合,利用“引企入教”的方式,探索以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实习就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新途径,让学生在校内就可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学习,满足行业、企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要求,提高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性。
一、“引企入教”校企共建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和推进,“十三五”规划等国家政策文件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出新要求。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对高职商贸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挑战。此外,以“高端产业集聚、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为建设目标的大连自贸区的成立,对商贸类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数量呈现增长趋势,对推进大连地区商贸类专业建设、提高人才输出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立足于我院商贸类专业实际,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基于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为主线,深化产教融合,采用“引企入教”的方式,与企业共同制定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的课程标准,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经理人的双向交流,提炼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与企业生产实践对接的高职商貿类专业课程体系,对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二、商贸类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高职商贸类相关专业的就业岗位分散,企业类型较多。一直以来,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我们在探索且难以解决的问题。
1.商贸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实践操作性
商贸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与行业的发展衔接紧密,因此商贸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适应岗位实践操作水平及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在以往的高职商贸类课程体系中,存在重课程讲授,轻素质养成,重理论讲解,轻技能培训等问题。虽在教学中利用模拟操作软件,依据各工作岗位的不同的分工,模拟企业的经营操作过程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但对于商贸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模拟软件缺乏真实的职场环境的沟通环节,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应变能力无法得到锻炼。所以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无法实现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转换。
2.商贸专业实训教学难以典型性
随着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缺少灵活性,学生的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轨,实训内容理论化较强,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缺少学习兴趣,专业技能不强,对课堂活动的参与不积极。
由于商贸交易涉及商业秘密的特殊性,最前沿的信息无法在教学中公开,学生不能接触实际工作业务进行实训,只能以课堂模拟训练为主,无法参与到真正贸易的全过程,使得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单一。而在校企对接过程中,企业不了解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情况,而学校也不了解商贸类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专业课程的设计上无法实现岗位与课程对接,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适用性人才。
3.商贸专业校企合作监管机制不完善、合作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中,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合作形式只是通过学生实习来解决员工的需求问题,忽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引导作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实习指导教师只是通过学生简单的了解实习学生现状或企业工作内容的变化,对学生的指导存在间断性等问题。同时,校企双方缺少沟通,企业在实习生管理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有效的考核方法,导致校企权责不明,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和严格的考核措施,合作流于形式,深度不够,实习的效果并不显著。
三、商贸类专业校企共建课程体系的改革内容
为打破原有的以学校为主导的“推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可以依托校内外资源,引导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企业需求拉动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通过“引企入教”,校企共建高职商贸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出一批“懂理论、精实战、能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复合型现代商务人才。
1.“引企入教”的高职商贸类专业校企共建课程体系
商贸类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与岗位要求、行业发展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岗位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通过“引企入教”的方式,利用实际工作的项目和任务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强化各岗位操作技能的教学和训练,通过操作能力的提升带动理论学习的积极性。结合课程体系改革,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进行共同培养,从而突出高职商贸类专业的职业特色。
构建“引企入教”高职商贸类专业校企共建的课程体系,形成“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课程架构。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基础性、通识性课程,培养现代商贸类专业学生的基本岗位职业素养,,专业核心课程是承载商贸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在相关工作岗位上的职业核心能力,而专业拓展课程教学,主要以创新创业为引导,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创业等方面进行差异化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拓展能力。
2.“引企入教”的高职商贸类专业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中,以课程的专业性和基础性为基础,在不脱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原则上,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内容的开发。将企业的项目分解成具体工作任务,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利用商贸类各专业内容的差异化,贯穿校内实践、企业项目实训、校外实习等教学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拓展技能——职业综合技能”的递进式人才培养过程。
通过“引企入教”,将课程内容设置为“理论课程学习+企业项目学习+岗位实习”。在企业项目学习阶段课程中,利用企业的工作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在企业的指导下,让学生以员工的身份,模拟真实的工作情景和操作环节,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三个环节相互渗透式的课程内容和实训实习,实现校内理论课程与企业项目实训的交叉互补,知识体系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的相互渗透,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知识与能力的有效对接。
3.“引企入教”的商贸类专业实训体系建设
在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根据学校各专业情况,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强化国际贸易沟通、营策划销、物流仓储、报关与国际货运等实训设施的建设。通过“引企入教”,将商贸类专业优质资源的整合,模拟企业的工作场景,为学生展示真实岗位情景和职场氛围,打造一个集教学、实践、技能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商贸类专业的综合实训中心。在校外实训方面,根据学校或企业实际条件,建立稳定的涵盖各专业方向的校外实习基地,利用校企共同制定有效的实习管理措施与考核机制,对学生的理论与操作水平进行综合评定。
4.校企共建師资队伍
在加强对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建设的同时,引入企业的精英、能手,通过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教学,打造“双师型”的教师团队。专业教师要打破专业限制,组建跨界教师团队,根据各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进行任务分解和教学内容的制定,校内外教师相互学习教学方法和工作经验,共同制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利用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通过“双师”教学团队,共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5.校企合作建设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应积极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引企入校”,打造校企利益的共同体。通过“订单培养”或“顶岗实习”的方式,实现校企深入合作,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并以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的员工为目标,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采用实际工作项目实施方式,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与技能大赛,并结合企业培训、考核认定、技能大赛、实际操作四个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业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在实际工作项目的运行中,技能上得到提升,教师在项目运行的指导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企业在项目运行中选拔合适人才。
企业的人才供给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为支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产业的转型和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携手合作。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实行“引企入教”的方式是对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新突破,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双方互惠共赢。通过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基于“引企入教”的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利用人才共育,实现人才共享,打造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宇红.高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上班式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70.
[2]姚雷.高职“校中厂 厂中校”平台建设的实践——以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商贸类相关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7,(04):60.
[3]王福君.高职商贸类专业课程改革、技能培训与教材建设一体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02):98.
[4]陆剑.基于“校企共建”的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22):26.
课题类别: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课题名称《基于“引企入教”的高职商贸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JG18EB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