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19-03-18郑添禄郭雅琴魏炜郭涵
郑添禄 郭雅琴 魏炜 郭涵
摘 要: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欠发达地区的研究略显薄弱。基于此,该文重点研究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和影响因素,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采用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分析三明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在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得出结论,提出提升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三明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249.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2-03)-0146-05
Abstract:At present,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China,but the research on underdeveloped areas is weak.Based on thi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uppl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Taking Sanming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Sanming city was analyz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On the basis of collecting relevant data,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ppl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and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by using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so as to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supply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Key words:Less developed area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Sanming city; Influence factor
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水平、城乡差异、人口分布不均等因素制约,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化分布等问题不断凸显。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进行了阐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变成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1]。基于主要矛盾的变化,在文化领域应更加注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应向城乡基层、老少边穷地区、特殊群体倾斜,从而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协调均衡发展[2]。
国内外学术界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国外学者倾向于在公共行政理论体系中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研究和论述,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公共产品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文化服务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等。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文化服务理论中均认为为人民提供公共事务方面的服务,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事情。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有学者认为采取政府为主导并加强公私部门之间的合作,关键项目由政府出资支持,有利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更好发展[3]。此外,基于不同国家的相关国情与政策,Annette Zimmer调查研究了各国的不同做法,指出法国建立特殊的税收优惠措施,日本确立了相关奖励和补贴政策,美国则建立了专项发展基金[4]。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政治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5]。
在国内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主体、对策等几个方面。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是指由政府免费提供,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服务,即政府出钱、相关的文化机构免费提供、老百姓免费享受的文化服务[6]。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公平性、均等性、公益性、多樣性、便利性、普及性[7]。而公共文化服务的本质特征主要是文化性、公益性、社会性、非营利性[8]。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应占据主导地位[9],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文化供给由单一的政府主体变成多元的社会主体[10]。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学者在对策领域的研究更具创新性和科学性,有学者从发挥地域特色和体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11]。
目前国内对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研究[12],其中对欠发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不多,现有文献基本上是以农村为调查对象来研究,因此,本文选用欠发达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情况的影响因素,主要选取福建省三明市2000—2017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以及三明市各地统计局的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三明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而得出结论和对策建议,以期为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 福建省三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
2.1 取得的成绩 三明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2016年10月三明市正式步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行列,先后有4个县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目前,三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具备结构化、高效化和相对均衡化等特征。此外,三明市积极创新服务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对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阻碍和产生的矛盾。三明市2017年统计年鉴显示,至2016年,三明全市范围内共拥有艺术表演团队4个,公共图书馆13个、图书馆藏书总量多达327.5万册、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3个、文化站105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7个、博物馆13个;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台1座;市级广播和电视节目各2套,县级广播和电视节目各10套,数字影院13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高达98.37%和99.24%,市、县、乡、村四级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够均衡 三明市现已实现农村书屋全覆盖,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依旧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等问题,各县级、乡镇、行政村等文化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薄弱,部分镇、村两级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甚至还挪作他用,推进三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任务依然艰巨。
2.2.2 公共文化产品体系较为单一 目前三明市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形式较为单一,且产品差异性较大,中低端产品呈现“供大于求”的特点,而高端文化类产品供给较为缺乏,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生活需要。
2.2.3 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布不均且服务效能不高 三明市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虽然已全部免费开放,但一些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普遍存在馆藏资源不足,更新替代率低,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突出。
2.2.4 城市和农村的服务主体和评价体系存在结构性错位 三明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差距较大,城乡间服务主体力量分布不均衡。一些农村地区文化活动档次不高、服务能力不强,普遍缺乏吸引力,从而导致群众参与度低下的现状[15]
3 实证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因此其主要提供者必然是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鉴于此,笔者认为除了调查居民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意愿,更应该从政府等文化服务主体的角度出发,根据客观数据,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加全面了解和分析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情况。
3.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借鉴了关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6]的数学模型分析思路,选取福建省三明市2000—2017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以及各地统计局的相关统计资料,主要包括三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政府财政收入、政府财政支出、文化部门机构数量、文化财政支出,三明市总人口数等。
3.2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3.2.1 被解释变量的确定(supply)研究对象是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因素,所以被解释变量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在数据分析中用平均每个人获得的公共文化服务来表示即:
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三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总支出/三明市总人口数
3.2.2 地区生产总值(GDP) 一个地区的生产总值越高,经济水平越高,就越有能力去建设完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以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一个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本文中,经济发展水平以三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来体现。
3.2.3 财政支出偏好(pre) 财政支出偏好是指政府愿意将多少资金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去,政府的投入意愿越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水平也就越高。本研究财政支出偏好计算如下:
财政支出偏好=三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支出/三明市财政总支出
3.2.4 财政能力(fina) 财政能力是指三明市的财政总收入,当政府有更多的财政收入时,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就有了更多的财力支持,本研究财政能力用财政总收入的数值来表示。
3.2.5 人口密度(popular) 当一个地区的人口数较多时,只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本文中的人口数可以从三明市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取。
3.2.6 城市化率(city) 促进城乡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之一,因此城市化率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城市化率越高,说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水平越高。本文中,城市化率的量化方法是:
城市化率=三明市城镇总人口/三明市总人口
采用多元线性分析等分析方法,由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过高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对变量整合用到了因子分析模型,本研究構造的线性模型如下:
3.3 模型分析
3.3.1 相关系数分析 首先,对各个变量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并以此来判断各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表1)。由相关系数矩阵分析结果得出,GDP和政府财政能力,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之间存在相关系数较高,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针对这几个变量进行相应的因子分析,计算出各因子得分。
3.3.2 因子分析 首先,判断变量是否需要进行因子分析,判断依据根据下表所示。
表2中KMO值为0.500,根据统计学家Kasier给出的标准,若KMO的值小于0.6则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其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所以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表3中KMO值为0.500,但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最后计算2份数据的因子得分,将其分别命名为FAC1_1和FAC1_2。
3.3.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被解释变量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解释是政府的支出偏好和因子变量。表4描述了自变量和因变量这4个变量的一般统计结果,分别为它们的平均值、方差和个数。
回归方程共有1个常数项,3个自变量,其中政府支出偏好和影响因子1、2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622、0.362、1.054,说明3个影响因素2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大于政府财政偏好,政府财政偏好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大于影响因素1。
政府财政偏好、影响因子1、2对方程在5%的水平上有显著性影响,说明政府财政偏好、影响因子1、2均通过了显著性实验。回归方程表示如下:
其中supply代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pre代表的是政府支出偏好,FAC1_1是指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之间的因子得分,FAC1_2是指GDP和财政能力之间的因子得分。
3.4 研究结论
3.4.1 政府支出偏好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有着重大影响 政府支出偏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较高,并且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支出偏好每增加一亿元时,人均所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多了2897.784元。可见政府支出偏好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影响重大。
3.4.2 政府供给能力和代表人民需求的变量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均有显著影响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并进行因子分析,对各个变量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有显著影响的因子,并对两个因子得分进行分析,人口密度、城市化率得到的因子得分在5%的水平上有显著性,说明这几个变量对供给水平的影响显著,但GDP和政府财政能力的因子得分最高,说明政府的财政能力和GDP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的影响最为显著。当经济水平越高,政府有更多的可支配资金时,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越高,说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政府供给能力为主导。
4 对策建议
4.1 改善服务支出结构,加大文化投入力度 目前福建省区域发展不协调现象仍然存在,城镇与乡村之间差距较大。政府在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时,应有选择性的分配资源,改善支出结构,促进其全面协调发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由各级政府共同组成,由于事权和财权的层层下放受政府的主观意愿影响较大,为此应该健全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支出责任,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明确规定各级政府人员的职责,并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比如各项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承担比例,减轻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负担,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合理供给等。同时,在以后的税收改革中应逐步取消税收返还,完善一般转移支付制度,整合各类的转移支付,建立起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实名化挂钩机制,引导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向贫困乡村或边远地区投入,具体做法如减少专项支付的规模,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的范围等。此外,在政府发挥其主导力量的同时,还应通过积极的措施和完善的具有创新点的机制,吸引各种以文化团体为主的社会组织或企业等参与文化建设,减轻政府部门财政负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果和质量。
4.2 搭建共同治理结构,创新文化发展格局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以政府为主导,各类文化活动也是文化机构所举办,并且当前基层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相对较少,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文化服务的质量。在建设欠发达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应突破以往政府“一手包办搞文化”的做法,注重发展多元化的文化供给主体,通过鼓励、引导、服务的方式,积极构建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鼓励奖励企业进入文化服务建设,打破过去“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的服务模式。正确处理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活力,培育和引导文化消费。其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向基层、向每一位民众提供,提倡和支持居民自发的文化活动,通过居民内部形成文化组织,加入居委或村委等基层自治组织的协调管理,打造民众喜爱、政府支持的运作模式,并由各街道、街镇、社区与宣传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打造统一的宣传格局,提升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欠发达县域民众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4.3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丰富文化服务种类 《“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中提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与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相结合,通过加大项目资金扶助力度,补齐服务短板,推动文化惠民。为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推进文化建设事业发展,丰富精神文化食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应实施政府主导,以供引需。从县域特征和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区域功能定位、文化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有针对性地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发展当地民间民俗文化,为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丰富产品。基层尤其是革命老区有着丰富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集中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技艺展示主题活动,民族文化生态保護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重点展示,能够有效地提升贫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从基础的工艺品、文娱演出、特色旅游做起,促进居民的收入与当地经济的发展。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自主运作,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服务职能,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市场体系,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力和发展力。
4.4 加强基层人才建设,推动落实文化事业 欠发达地区专业人才匮乏是导致文化服务落后的一大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建立相关人才培养机制,以充实现有公共服务体系队伍。通过辅导、进修和人才的输送,进而发展长效的系统人才培养计划。其一,各级政府专业人员应定期到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进行文化活动的指导和教学,鼓励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其二,开展相对落后地区人员的进修培训计划和帮扶计划,根据各地的情况安排所需的优秀人员下乡定期反馈,将培养专业型人才计划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以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其三,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深入基层服务于文化工作。
4.5 切实聆听人民需求,完善文化服务机制 政府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时,应当首先从政策方面入手,深入调查研究政策制定的方向,正确评估政策的预期效果,向民众提供健全的政策保障,提高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同时,应当全面拓宽民众意愿表达的渠道,将传统的意见渠道与现代化的新媒体方式相结合,以此来拓展表达范围与覆盖面,为民众提供便捷的表达渠道。加大对群众意见的征收与采纳,利用网络问卷等形式充分了解居民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此外,建立以内部监督为主,外部监督为辅的监督考核机制,完善制定健全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发挥内部监督的主导力,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面向社会大众的满意度评价体系,引导民众的主动监督,增强民众的信赖度和依赖度,保证政府工作的健康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赵毅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EB/OL].(2018-03-29)[2018-05-04].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329/c187708-29897210.html
[2]中国政府门户网站.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15-01-14)[2018-05-19].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2804250.htm
[3] Gibson C,Kong L.Cultural Economy:a Critical Review[J].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05,29(5):541-561.
[4] Annette Zimmer,Stefan Toepler. The Subsidized Muse:Government and the Arts in Western Europeand the United State[J].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1999(1-2):33-49.
[5] Dalle Nogare C,Galizzi M M.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ultural spending:evidence from Italian cities[J].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2011,35(3):203-231.
[6]刘利.创新湖北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武汉:湖北社会科学,2013(5):66-69.
[7]闫平.试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理论学刊,2007,(12):112-116.
[8]曹爱军,方晓彤,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及其制度梗阻——基于甘肃农村的调查分析[J].贵社会科学,2010(3):77-78
[9]王海燕.政府力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主导[J].甘肃社会科学,2013(4):209-211.
[10]陈民宪.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化——“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的启示[J].宁波通讯,2011(20):15.
[11]汪勤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J].求实,2013(10):73-76.
[12]苗美娟,刘兹恒.近五年我國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6,36(02):35-42.
[13]陈秋芸.构建福建省山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14]卢春龙.我国农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来自全国九个省市的发现[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02):59-66,159.
[15]张玲.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17(4):45-46
[16]赵琪,杨永淼.关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财税纵横,2015(5):72-75.
(责编:王慧晴)